烧香记

作者: 三月的桃花之半缘君 | 来源:发表于2020-10-20 20:29 被阅读0次

    国庆假期的时候,一家人终于齐聚,去了一趟大雁山海会寺里烧香、拜佛。

    其实寺庙里也有供应的香,只是比外面店里卖得贵很多,庙里并不禁止游客是否从外面带香进来。但一般大家都在庙里面请(买)香,这也是对寺庙的一种尊重。

    因为经常爬山经过海会寺,所以看风景的心态就很一般,上山后就直奔拜神的目的地。或是从最上面的观音殿开始逐一参拜,也有时候会从山脚的土地庙开始参拜,拈香、鞠躬、叩首,虔诚无比祝祷心中所求。

    我也有看到过有些游客在观音殿、土地庙、弥勒佛殿内都不参拜的,到了大雄宝殿才烧香磕头。每次进寺里,我总是会交待儿子哪些是该注意的,我自己必是怀着虔诚之心面对各路菩萨。

    海会寺一角

    其实参佛很多方面我是不懂的,我也没有刻意的去了解,相信只要执着于自己的本心、本愿即可。

    当然,有些规矩是必须要遵守的,就像清明节不要在坟地里拍照一样。在寺庙里,尽量的不要给佛像拍照,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比如还有些其它的讲究:进入寺庙尽量不要走中间位,需走左,右两侧;烧香时尽量用单数1、3、5、7、9因为单为阳,以阳为尊。拜佛时要请三支香,称为礼香等等一些小细节。

    因为不懂,所以我们平时总是说烧香,点香,其实都不对,应当说请香。这个乖,还是十五年前去五台山旅游时,临时请的一位导游大姐告诉我们的,当时我还嫌人家收费贵,一小时收了我一百五十元。

    导游大姐建议我们一定要去拜龙王庙,她说龙王爷在当地很灵的(具体的我也想不起是哪位龙王爷了),我说那得要去买点香才行哟。然后大姐操着一口山西口音的普通话,滔滔不绝中还带有点文化常识短缺、鄙视般的眼神说,咋能用买呢,要说请香,以后无论到哪,都要讲请香,请菩萨。

    五台山的奇峻与庙宇楼阁我早已忘干净,但导游大姐那热情的样子倒是让我记忆至今,确实是受教了。

    2017年儿子动了个大手术,吓坏了我,当时等待检验结果时,恨不得求遍诸天神佛保佑孩子平安。

    后来,一家人在我的逼迫之下,陪我养成了每年去寺庙拜菩萨,保佑一切顺遂的习惯。

    先生总是严厉的批评我,你这是封建迷信思想抬头。每次我都要付出十二分的耐心说服他,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信仰,与信“天主教”,信 “佛教”的人等同。

    我们总是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信奉“天理循环,天道昭昭”是一个道理。

    在村口北头,离孩子奶奶家不远,村民集资建有一座小小的土地庙,水泥浇筑的结构就一间屋子,独立于竹林中,里面供奉着两尊泥塑的(也许是陶瓷的)、矮矮胖胖的土地公公、土地奶奶。

    大红与大绿的穿着搭配,满面笑容中,双眼依然给人一种大慈悲的感觉。供奉台上香炉里的香灰我每次经过时,总是熄灭着。也许只是在初一、十五时会缭绕一下,但我确实没有看见香火旺盛过。

    每年的二月初二,婆婆总是会拿上一小挂鞭炮,带上一把香和几张黄裱纸,说是要去给土地爷过生日,好保佑她的孙辈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每次婆婆总是要我同她一起去土地爷那里磕头,但我从没跟去过。老人家自己喜欢就好,我也一直当婆婆是严重的封建思想作祟,虽然后来改观了,但我也一次都没有去参拜过。

    在广东生活的这么多年,很多生活上的习惯也基本溶入了当地,诸如过年时买两根甘蔗摆在门弯里,但还是有很多与其它地方不一样的习俗。

    比如每个月有两次的拜神,我这外地人就没有这么勤勉。我们楼里住的几乎都是本地人,他们的门口角落都会摆门神,香炉,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会焚香。在小区里面,如果你想知道哪家是广东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你只要看人家门口是否摆有门神就能分出来了。

    幸好小区禁鞭,要不然也会像旁边村子里一样,每逢初一、十五早上五点多就开始有“叭…叭…叭…”的鞭炮声,虽然离小区有点远,但声音的穿透力还是十分的强劲,扰人清梦。

    鞭炮声持续也很短暂,每次你以为已经完事了,可以放心再睡一会,突然又传来一阵“叭…叭…叭…”,就在你以为一定不会再放鞭炮了,正在朦朦胧胧、迷迷糊糊间,又响起一阵“叭…叭…叭…”,烦不胜烦,硬是逼人早起的节奏。

    无论烧香拜佛的对象是谁,拜神形式是什么,总之,我们在虔诚的拜神中,其实就是在履行“信仰”的功能。

    人要有信仰,才会有希望,才会有力量,也让灵魂获得一种永恒的寄托和无限的慰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烧香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cj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