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陈建波 陈建波的计谋小说 2017-10-04
(三)运筹帷幄

苏北新四军陈、粟下定了决心,黄桥一战,以独立作战歼韩为主要目的。战役目标既定,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作战方案,却非常艰难。以七千之众对数倍之敌,无论是古代军事宝典《孙子兵法》,还是共产党军队从成立初始一直到当下的所积累的战争经验,在缺乏大纵深迂回的平原地带,都鲜能提供成功的先例。
新四军应敌的之策,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固守黄桥。
这是汲取了郭村之战的经验,以主力坚守阵地,挫败敌军的围攻,待对手攻势受挫时,再寻机突击反攻,乱中取胜,同时也可以拖延争取时间,等待八路军等部援军南下支援,实施南北夹攻,反守为攻。但是,固守黄桥,以阵地战为主,攻守双方的消耗都会很严重,这对于处于劣势的新四军而言,是得不偿失的。更令人担心的是,新四军消耗过大,交战日期延长,原本被争取保持中立的二李、陈泰运部队,和实力较弱不敢轻举妄动的各保安旅,都将被迫表明态度,或者通共,或者向黄桥进攻,这两者间的选择不言而喻,后果不堪设想。
至于援军方面,后来的事实证明,虽然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八路军黄克诚部在10月1日前后,都已下定决心增援陈、粟。10月5日,八路军出动南下策应,但在他们所不习惯的水网地带作战推进,速度严重受限。直至省韩主力已于10月6日被全歼于黄桥后,援军黄克诚部经过多次战斗,才于10月10日抵达盐城以南的白驹一带,距离黄桥地区尚远。如果黄桥新四军采取固守方案,前景岌岌可危。
第二种:跳出黄桥,寻机歼敌。
新四军守军主动撤出黄桥,运用红军时期一贯的战法,在运动中集中兵力,歼灭尾追的敌军一部。但是,黄桥地区北有运盐河,东有串场河,西有泰州到口岸的运粮河,南有长江,并有泰兴城、靖江城等日寇大据点,机动回旋余地极小。而且新四军一旦撤出黄桥,于决战时示弱,非但影响民心、士气,必将影响中间势力对于战局的判断,倘若误认为新四军已经落败,加入省韩进攻阵营,那新四军既失去了根据地,又四面遭敌围攻,必将遭致大败。
第三种:黄桥为轴心,诱敌深入,各个击破。
坚守黄桥,吸引省韩主力,深入围聚在黄桥周围,再以机动兵力择其一路围歼之。按照共产党军队在红军时代就形成的惯例,坚守黄桥诱敌的,只能是少数兵力,但必须是能够以一当十的精锐,既能给进攻之敌造成假象,又能死死咬住敌方主力,迟滞之进攻,消耗之实力和士气。而主要兵力,则用于集中围歼一路的敌军,一旦得手,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动摇对手的决心和信心,趁乱夹击,求得全胜。对于二李以及陈泰运以及几个保安旅,由于先前的统战工作到位,而且又有郭村之战给予的教训,这些中间势力,不在战场态势有明显倾向时,是绝不会轻举妄动的。至于泰兴周边的日军,他们对于中国军队之间的相残,坐山观虎斗坐的可能性很大,而且,此战必须是速战速决,绝不能拖延,韩德勤对于日方也是心存忌惮,不敢延迟拖沓的,所以只需派出少量侦察部队予以监视。
这样的军事部署,陈毅作出判断,如果胜了,苏北大局就定了,新四军就可大发展;如果失败了,那就算了。机会和风险并存,战争总是在机会和风险间闪烁不定,但只有敢于下决心者,才有机会,历史从来不会给犹豫者以便利的。
但是,主力设伏围歼的敌军一路来敌,选择谁呢?这一仗必须令敌人出奇不意,败之胆寒。只有中路进攻集团里右翼,进攻黄桥正面的独立六旅。对于这支部队,新四军并不陌生,在进抵郭村之前,驰援双塔集的战斗中,就曾经交过手,领教过其战斗力,胜之有信心。再加上,这个旅全军共三千人左右,比之于另一路李守维所统率的两个师要实力单薄得多,消灭了它,就可以将二李、陈泰运所部与八十九军隔离开来,同时可以迂回包抄,与黄桥守军一起夹击八十九军。在省韩的军事部署上,独立六旅的左右翼,是由二李和陈泰运所部担任保护的,但二李和陈泰运只要在短时间内保持中立,就能给新四军腾出足够的时间,这一点,陈毅、粟裕等人,是有充足的信心的。
在兵力部署上,陈、粟采取了更加出敌不意的妙手:以四分之三的兵力即叶飞一纵、王必成二纵的近6000人作为机动突击力量;仅以四分之一的兵力即陶勇三纵不足2000人坚守黄桥。但在黄桥局部的兵力运用上,新四军方面又进行了不同寻常的配置:向东北阻击省韩韩89军中路中坚的二纵部队,不是以一般分队而是以战斗力强、经验丰富的分队进行游击性的阻滞,不断袭扰,反扑,尽量拉开敌军左、右两翼的距离,这就便于新四军突然袭击,围歼独六旅。三纵在守备黄桥的兵力单薄的条件下还保留了多层的预备队,在战斗中不断实施反突击,多次主动向镇外出击,直至最后配合一、二纵大举出击。
下定了军事决心,并完成了军事部署后,新四军苏北总指挥部撤往黄桥以西的严徐庄,此地毗邻二李防区,一方面便于稳住二李,另一方面可以统一指挥三个纵队的行动,掌握局势。陈毅对于这场战事不敢掉以轻心,把自己珍爱的书籍、日记、诗稿都藏在了所住地主家书橱古书的后面,可谓作好了一切准备。同时,为确保战斗的胜利,他急令留在江南的两个主力营星夜过江,驰援黄桥,并照会二李:江南两个团的援军在大桥登岸后,需要通过泰县(州)以南鲁苏皖部队的防区,请予以放行。
同时,为确实地做到稳住中间势力,影响他们的决策,陈毅将朱克靖、黄逸峰等派到驻泰州的二李指挥部以及各中间势力部队去掌握动向;并发动朱履先、胡显伯等再次致电重庆,垦请蒋介石命令韩德勤停止内战,将所部调去打日军,这次的电报征得空前众多的245位人士签名,在夯实了政治方面的基础,为军事行动做最后的舆论准备。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