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壁鸠鲁看来,一个人想要获得灵魂的安宁,享受人生的幸福,就必须认识宇宙自然的本性。
根据原子论,宇宙是无数的物质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并没有目的性的东西,宇宙就是一个机械论的物质自然的宇宙,人与其他自然物一样,他因原子之间的结合而存在,亦因原子之间的分离而消失,无论产生和消失,都是自然的。
伊壁鸠鲁认为,判定真理的标准有三类,即感觉、预见和情感。
感觉是绝对真实的,没有什么东西能驳倒感觉。
一个感觉不能驳倒另一个同类的感觉,因为它们的有效性相等:
一个感觉不能驳倒另一个异类的感觉,因为二者所判别的对象是不一样的。
理性也不能驳倒它们,因为理性来源于感觉。
预见,是一种储藏于心灵中的把握、真实的意见、观念或普遍思想,它是对外在东西的回忆。
比方说,这种东西是一个人,因而一旦听到”人“,这个词,我们就会由此预见而想起他的形状。如果我们不先通过预见获悉事物的形状,就不能命名事物。
情感,是内在的感觉,有快乐和痛苦两种状态。
它们存在于每个事物中,一个于生物相宜,另一个则与之敌对。
选择什么和避免什么,是由它们决定的。
伊壁鸠鲁接受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的。他对原子论做出三点修正和发展。
第一,原子形状有限。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在形状方面的差距是无限的,大到无穷,小到无限,这就与原子是看不见、不可分的东西这一基本前提自相矛盾了。
所以原子形状的差别不是绝对无限的,只是数不清而已。
第二,原子有重量。
伊壁鸠鲁主张原子有重量的区别,以便更合适地解释原子运动的原因。
第三,原子有偏斜运动。
伊壁鸠鲁承认原子除了直线运动而外也可以有”离开正路“的偏斜运动,从而说明了原子相互碰撞,从而形成万物的原因。
伊壁鸠鲁认为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不受干扰。构成快乐生活的不是无休止的狂欢、美色、鱼肉以及其他餐粥上的佳肴,而是清晰的推理、寻求选择和避免的原因、排除那些使灵魂不得安宁的观念。
(伊壁鸠鲁并不是大家认为的享乐主义)
我们活着时,死亡尚未来临;死亡来临,我们已经不在了。
怀疑主义的基本观念是我们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性。因为我们认识事物要通过感觉经验,而且不能超出感觉之外,所以事物究竟是不是像我们所感觉的那样,我们永远也不知道。
我们不能肯定感觉就是对对象的真实反映,因为我们根本不可能跳出感觉去使它们相互对比。
早起怀疑主义者皮浪
皮浪并不否认感觉现象的存在,因为这是人不由自主地要加以承认的,但他否认你现象的真实性和我们关于现象所做出的判断。我们不能说现象是什么,只能说它显得是什么或看来是什么。
例如,蜂蜜是甜的。但它本质上是否也是甜的,我们认为是一件可疑的事情,因为这不是一个现象,而是一个关于现象的判断。
晚期怀疑主义者爱那西德穆
提出著名的十大论式
第一,不同种类的动物对同一事物的感受或反应不同。
草对于羊来说是可口的,对于人来说却苦涩难咽的。
第二,相同种类事物中的不同个体也有特质差异。
有的人在阴影中感到温暖,在阳光下却冻得发抖。
第三,同一个体的不同感官有构造差异,对同一对象有不同印象。
(一个苹果用眼睛看,是绿色的,用嘴尝是甜的,用鼻子闻是香的)
第四,同一个体的身体内部因状态不同而产生的差异。由于状态的本性不同,所获得的印象也就多种多样。
(例如在健康与疾病,高兴与悲哀,热与冷时对同一物的判断就大不相同)
第五,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习俗、法律、观念不同。
第六,事物是相互混合的,一经混合就发生变化。
第七,同一事物因距离、位置等的不同而显得不同。
第八,事物有相对性。
第九,由于事物的罕见或常见,也同样改变对事物的判断。
(罕见的东西受到了人们更大的珍视,天天可见的太阳就觉得它不足为奇了)
第十,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相对而言的。
阿格里帕提出五大论式
第一,观点分歧
(显现出来的现象,无论在普通人之间还是在哲学家之间,都会引起难以解决的分歧。所以,我们既不能做出一个肯定判断,也不能做出一个否定判断,只好保留意见。)
第二,无穷倒退
(用来证明一个所研究事物的证据自身也需要进一步证明的,而这个证明又需要更进一步的证明,这样下去直至无穷。)
第三,相对性
(只有在和判断主体及其伴随的知觉相关联中,一个对象才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现象,但它的本性是什么,我们却无法做出判断。)
第四,假设武断
(当独断论者迫于无穷后退的困境时,便把某个东西当作出发点。这个作为出发点的东西并不是通过论证建立的,而是它们简单地不通过任何证明而独断确定的)
第五,循环论证
(应该用来证明所研究对象的东西自身却要求对象来证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