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鲁襄公八年(前565)“邢丘之会”
由于楚师北伐已经迫在眉睫,晋国因为备战的需求开始要求诸侯纷纷朝晋并且逐个向其分配任务,以分担即将到来的战争成本。这一年五月各路诸侯会于邢丘,晋国正式向诸侯下达各自为获得保护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也即所谓“朝聘之数”:
……五月甲辰,会于邢丘,以命朝聘之数,使诸侯之大夫听命。季孙宿、齐高厚、宋向戌、卫宁殖、邾大夫会之。郑伯献捷于会,故亲听命……(左传.襄公八年)
与会各国中,郑国表现得最积极。因为楚师一旦北上,郑国必然首当其冲,因此在战前按照晋国的要求派出司马公子发(子国)和司空公孙辄(子耳)主动侵蔡。郑师表现出高超的军事水平,将蔡师击败并俘获其大司马公子燮。为此刚刚即位的郑简公在诸卿陪同之下亲自前往邢丘听命并献捷,此时郑简公年幼,所以实际的掌权者为“执政之三士”冢宰公子騑、司马公子发和司空公孙辄,而参与献捷者当为侵蔡之役的胜者司马公子发:
郑简公元年六卿排位情况其他各国中齐国派出“天子之二守臣”之一的高厚,位在上卿。此时没有像往常那样派出掌握实权的“三宰”崔、晏、庆等人,而是以上卿出面,此除了因为在场面上不输给晋国以外,当为齐灵公为了平衡“世卿”与“三宰”两个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所致:
“邢丘之会”齐国六卿格局鲁国派出排名第二的季孙宿,作为鲁国掌管军赋的大司马而参与这次与“朝聘之数”,也即确定如何向晋国缴纳贡赋和提供兵役的会议,确实是其职责所在:
“邢丘之会”鲁国六卿格局宋国此时华元已经去世,按照《传》的说法,“乐喜为司城以为政”,所以向戌只能是介卿,虽然不是司马身份,但向戌此时分管外交事务,如果单纯按照职务排序,宋国六卿此年“职序”当为:
“邢丘之会”宋国的职序但是如果按照“戴族”掌权为前提、以出现时间早晚为标准的“卿序”的高低排列为:
“邢丘之会”宋国的卿序卫国派出的宁殖这一年的卿序仍排在两位“相”孙林父、公孙剽以及大宗伯孔烝鉏之后,仅列第四位。但就其职权而言确实是司马:
“邢丘之会”卫国六卿的格局综上,如果将“邢丘之会”参会诸侯的卿序和职位比较一下,我们发现以下规律:
“邢丘之会”诸侯参会人员身份即参会者除了晋、齐两强按照皆为上卿之外,其余要么都派出大司马,要么派出介卿,或者为排名介卿的司马,以尽量统一参会人员的标准。可见晋国为了尽量笼络齐国,在“朝聘之数”给与其一定特权,使得其待遇高于诸侯,但是负担又没有那么重。宋以介卿出席,但职务又并非司马,表明其地位低于晋、齐,但是又高于一般诸侯。其余卫、鲁、郑、邾应都以司马出席,对应一般诸侯所通用的负担水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