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我开始读一本新书---《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注:萨提亚(1916-1988),家庭治疗创始人,国际著名心理治疗师)。
第一章“感知我们的世界”中有一些值得深思和非常有价值的理论。
萨提亚通过大量的案例及治疗经验,提出了从系统的角度来帮助来访者解决家庭问题,同时她提出每个人生来就具备“积极生命的力量—生命力”,而治疗师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找到人类共有的“智慧盒”,包括:价值感、希望、对自我的接纳、赋予自己力量的能力、担负责任和更多的抉择。
萨提亚通过研究和实验,建立了自己的“成长模式”,她提出:人们对于世界的感知方式有两种,即:等级模式和成长模式,而这两种模式又可以从四个方面加区评估:
1.如何定义一段关系
等级模式:支配--服从关系/人与人之间不平等/混淆角色与地位/孤立、恐惧、怨恨、不信任。
成长模式:人人平等/角色仅是在某一时刻某一特殊关系中作用/自我拥有、对他人尊重、充满爱。
思考:当面对父母、领导、老师、孩子。。。。。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在受支配—服从的“等级模式”驱使呢?各种标签、各种角色并不是我们自身,多重角色加身的我们,拥有“成长模式“的思维并指导我们行动,才是我们塑造自身、他人自我价值感提升的关键。
2.怎样定义一个人
等级模式:顺应--服从的个体,用外部的条件来衡量自己,活在别人的期待与对比中/焦虑、抑郁,迷失自我,忽视个体差异。
成长模式:有能力通过外部的力量来定义自己/尊重、合作、清晰的表达感受,接纳差异。
思考:看到自己的独特性、激发与生俱来的生命力,不必用“他人的准则”来定义自身,看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更好的合作;接纳差异,共同成长。
3.怎样定义一个事件
等级模式:事件A以一种线性的,因果效应的方式引发事件B/否认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以便接受来自权威的看法。
成长模式:任何事件都由很多变量和事件叠加的结果/每件事情往往存在许多的解决方式,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标准选择恰当的方法。
思考:在外界事件的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多种可能的选择,在人与事件之间的互动系统中,需要不带任何评价或是责备的寻找联系,从而做出选择,并对选择的结果负责。
4.对于改变的态度。
等级模式:维持现状,不喜欢改变/只能用对与错来评判改变/安全感来自僵化不变的环境。
成长模式:接受和欢迎改变,未知的领域是挑战也是机遇/安全感基于信心而非基于熟悉感。
思考:从自身开始改变,哪怕是很小的事情。
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首先在家庭中形成它的雏形。父亲,母亲,孩子形成的基本三角关系中,孩子既是媒介,也是改变的体现者。
孩子如何适应/应对外部的环境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两个成为父母的人。
固定的思维、应击反应、习惯判断,休眠于熟悉的环境中,这些竖起的墙,会将一个人与鲜活蓬勃的生命力的距离越拉越远,只有将爱、信心、合作、改变的信念注入我们的意识,不断强化、实践,我们才能使自己得已成长,从而有能力带动身边的环境发展为和谐、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