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个可以任意变幻形态和材质的人类,是不是所向披靡?即便《终结者》里的液态机器人和齐天大圣孙悟空,也肯定不是你的对手。
这听上去是天方夜谭,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拥有变幻能力的“超级物种”,不过,这种变幻并不发生在我们可视的范围内,而是在我们的大脑里。
每个人的大脑里几百亿个神经元,我们拥有的每个知识、观念和想法,都要经由这些神经元来储存。这些神经元怎么储存内容呢?和其他神经元进行各种形态的链接。不同的神经元之间形成不同的连接形态,也就对应了不同的内容。
有句形象的话说,我们习得一个知识,并不是大脑记住了它,而是它“长”在了我们大脑里。从生物学上说,就是我们大脑里形成了一个对应这个知识的神经元链接。
神经元链接分两种,一种是临时性,另一种是长期性的。
我们常常有一个感觉,就是学了某个知识、见了某个人,没多久就忘记了,完全没有印象,其实就是你大脑里的神经元形成了临时性链接,然后很快这个链接解体了。
形成长期性神经元链接的方法只有一种,反复锤炼。只有反复学、反复用某个知识,相应地神经元链接才会不断被强化,直至最后固化下来,让你永远记住。
每个人之所以想法不同、观念不同,本质上就是我们各自大脑里所拥有的神经元链接不同。这也可以解释人们之间爆发争论时,总是以互不服气告终,外部的强烈刺激不能促使神经元链接解体,反而会让它们强化。
一个深陷骗局的人根本不会觉得自己被骗,他的大脑里形成了一整套逻辑自洽的神经元链接,对他而言,骗子所描绘的世界无比真实。
“自我合理化”是每个人天生的本能,即便恶贯满盈、杀人如麻的人渣,也常常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没什么错,美剧《毒枭》就描绘了这样一个人:哥伦比亚大毒枭巴勃罗。
巴勃罗为了贩毒,犯下了无数滔天罪行,绑架、谋杀、爆炸等等,无所不用其极。但是,他却说自己做的这一切是因为别人的错,别人想抢他生意,政府想迫害他,自己人对他不忠诚等等,总之他自己没错。
当巴勃罗终于走投无路,被哥伦比亚军警击毙后,他的母亲接受公开采访时愤怒地咆哮,她歇斯底里指责政府和国家,认为天底下只有她儿子最好。
古话常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悔过自新非常受鼓励,二是悔过自新非常非常难,否则它不会有“金不换”、“成佛”这么重的奖励。
为什么呢?本质上,一个人不管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是在不断刺激自己的大脑形成各种各样的神经元链接,链接越来越多,并逐渐彼此交叉、叠合、固化,形成密密麻麻的大网。
如果我们把神经元比做砖头,那神经元链接就是房子。一个坏人脑子里的房子是一座丑陋不堪、摇摇欲坠的大楼,但想要拆除重建,极其困难,而更容易干的事情是在房子外面不停地加柱子,撑住它,也即“自我合理化”。
自我合理化,是避免自己大脑的神经元链接承受不了外界的超负荷刺激而崩塌的局面。如果一个人的神经元链接完全崩塌,神经元恢复原子化形态,那他就精神崩溃、生不如此。
只有大脑里的改变,才是真实的改变。
一个人有了错误的神经元链接,如果不将它拆除重建,他就会一直错下去。心理学上分析一个人时,常常会追溯他的童年时期,因为那是他形成神经元链接的基础期。
婴儿刚出生时,他的神经元差不多有1000亿个,这些神经元除了一些极其基础的链接(如吃奶)之外,几乎都处于备用状态,特别容易形成链接,所以婴幼儿学习特别快。
因为是最早期习得的神经元链接,它们也就最容易被固化下来。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它们几乎要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一个人如果童年有阴影,可能终生都要受到困扰。
为什么一模一样的外在世界,不同人看到的景象完全不同?面对阳春三月,有人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有人觉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哪个是对的?每个人拥有的神经元链接不同而已。
每个人都容易觉得自己才是对的,其实应该说“在他个人的神经元链接框架下”作为前提条件的话,当然是对的。问题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神经元链接。除了法庭和课堂,在日常生活执拗地追求对与错,往往劳而无功。
求同存异,可能是每个人都要有的能力。呃.....这仅仅是我个人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