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种植在阳台的一株桃花开了七八朵,三三两两占在瘦瘦的枝条上。桃花最是争艳的花儿,刚一过完春节,寒冬还未退去,叶儿还未萌发,便争着开放了。颜色甚是鲜艳,娇娇滴滴的。可惜终结不出果实来。
见此景有感而发,赋诗三首。美其名曰赋诗,实则不通,也不能叫诗。胸无好文章,怎能作得了诗,不过胡扯罢了。便又回忆起小时候,屋前池塘边也有一株桃树,每到春日便烂漫开放,结得桃儿却小。生活在乡村,地处偏僻,父辈多不识字,终日操劳,也不善劝子读书。那时终日在村子里闲游胡逛,不识诗书。七岁上了小学,也不曾明白学习的意义,只识字背书,人云亦云而已。及至初中、高中而后大学,终不曾明白读书的意义。每每听到父母最多的一句劝诫之词便是:“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找到好工作。”“成绩好”无形中等同了“好工作”。“成绩好”便如这鲜艳的桃花,开的美的艳的,争在枝头上的,便得观者溢美之词。自己亦占占自喜,春风得意。便不顾是否能结出果实,也不顾结出多大的果实来。大概有份体面的工作就是好的结果了吧。所以大多如我辈者,工作后多不读书。工作后仍坚持学习,终生学习者廖,大概是因为国人在教育的初衷源头上就出了差错了吧?
其一
斜出一支桃, 独自成芳菲。
莫言春尚早, 读书惜年少。
摄影 天马行空 其二花静开,开在闲处,
人静读,读真文章,
心静思,思己之过,
意静书,书胸中沟壑。
其三
最是一年春好处,二月桃花占枝头。
叶未萌,花争发,莫负春光早。
三五朵娇娇滴滴,七八枝疏疏密密。
一日落花付流水,留与空枝种桃人。
后记
刚好写完这篇不象样的小文章,看到朋友圈友人发“诗礼传家,文章华国”。我半开玩笑地回道:“所以大国要有好文章!可惜现在国之央央却无好文章!”国家之兴盛繁华远比汉唐宋明,不知强出多少倍,无法衡量。可惜再难看到像司光迁《史记》、司马光《资治通鉴》这样的华章了。这大概也是与全民教育的功利性不无关系吧。没有诗礼传家,何来华国文章呢?是为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