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小妹五个月了,已经长出了两颗小牙,刚刚摸到的时候,特别开心,看到柔小妹又长大了,每天都在变化着,这是作为麻麻最开心的事情。
今天晚上在哄柔小妹睡觉给她喂奶时,柔小妹用她这两颗可爱的小牙,狠狠的咬了我一口,那简直是撕心裂肺的疼啊!我的眼泪哗哗的就流下来了!纪大大一看不好,马上把柔小妹给抱走了,告诉我:哭出来不要紧。
我一边哭着一边对柔小妹说:臭丫头,你下口挺使劲啊,对妈妈这么狠,疼死我了!只见纪粑粑怀中的小家伙,一脸无辜的表情,一边吃着她的小手,一边看着我。纪粑粑低声对小家伙说:你咬疼麻麻了,快跟麻麻道歉吧!疼过之后,我从纪粑粑手中抱过柔小妹,不一会小家伙在我怀中睡着了!
看着怀中的小妹,我想起了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发明的一个词,原文是good enough mother,有人曾把这个词翻译为“足够好的妈妈”,现在很多研究人觉得这个翻译不够好,改成“60分的妈妈”或者叫“刚刚好的妈妈”,和它相对应的就是坏妈妈(孩子哭死也不管的妈妈)和完美妈妈(无微不至关心着孩子的妈妈)
一个想做完美妈妈的人,多半是控制力超强的妈妈,她将使孩子丧失许多生活的体验,孩子失去成长的空间,个体性成长被扼制……温尼科特曾经说“我建议,在孩子开始仇恨母亲之前母亲就开始仇恨孩子;而且在孩子知道母亲仇恨自己之前就仇恨孩子”。
看了这句话,突然想到许多人都曾有恨父母的经验,实际上这种“恨”在这个人个体化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既借着这种仇恨获得自我独立性的发展。
温尼科特关于先仇恨孩子(如:妈妈感觉到受不了了,要与孩子隔离开一阵子;算了,管不了就不管你了……)的建议,是在人为的帮助妈妈拉开她和孩子之间的空隙,用“仇恨”的方式保持和孩子的距离,避免发生“控制孩子”这种亲人之间的扼制。
像今晚我和柔小妹之间发生的事情,柔小妹咬我,是她的攻击性表现在麻麻的身上,我的疼我的难受可以用恨的方式表现出来,心里可以允许自己恨柔小妹,然后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很多麻麻会说:她是个孩子,我们是麻麻,怎么可以恨孩子呢!这样的话就不应该是妈妈该想的,就不是一个好妈妈。温尼科特认为幼儿成熟过程中需要有足够好的母亲来提供好的客体与环境,以促成幼儿有健康的心灵其基础,使幼儿由充满全能感的依赖期,渐而转相对依赖期而后走向能够面对“全然客体”的独立期。而其情绪由充满攻击性转向将爱与恨聚合在一起。他认为人的攻击性与破坏性是天性,但幼儿却可经由攻击而被足够好的母亲所包容,而了解到现实,聚合自我,以及感受到自己与他人的区别。
妈妈如何能够做到包容,首先就是要包容和接纳自己,允许自己身上的不完美!只有能够接纳自己,才能做到接纳包容孩子。
足够好的妈妈最棒的地方就在于,给孩子预留了足够的成长空间。这是“完美”的爱无可替代的优势,温尼科特给这个起了个名字,叫做“母婴间隙”,我们不妨把长大后的叫做“亲子间隙”。这个间隙的恰到好处,就是不会让孩子在需要的时候找不到妈妈,也不会在不需要的时候找不到自己。
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成为足够好的妈妈,我是清心,石头哥和柔小妹的麻麻,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2017年我与纪大大和你一起分享育儿话题,一起学做智慧父母!更多分享请关注纪大大和焦麻麻的微信公众号平台qd111678
可爱的柔小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