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406448/e7094e4f356db8e0.png)
古人说:“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那就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出处:《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
这句话主要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与弟子冉有、季路的一次谈话,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一点看法。在谈话中,孔子表达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治思想,以及用仁德教化来使“远人(外邦)”归服的政治主张。
孔子的主张是以文德感化外邦,以德服人,反对轻率地对他国诉诸武力,国与国之间不轻启战端,不随意打仗,尽量以仁义礼智信感化对方。换句话说,孔子认为,不轻易动武,不随意出手。
想起了鲁迅先生“口诛笔伐”的厉害,想起了舆论战在古往今来的现实意义和重大作用,想起了孔子的主张在春秋战国那个时代虽不得志但影响深远,姑且算是对当今这个弱肉强食时代的润滑剂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