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太厉害了,今天花费了将近2小时全程观看了知识产品教练阿风的直播分享。
听完了她的分享,我最大的收获是:
1.发现自己和大咖之间的差距是心态。
(1)关于反馈
阿风在听到别人对自己的分享提意见的时候,会把这些意见视为“用户反馈”,分析每个意见的前因后果、适用边界(也就是八大问),再结合用户意见进行迭代。
而我在听到别人对自己的分享提意见的时候,会喜欢听夸奖而不爱听批评,觉得批评者简直就是不可理喻,不理睬别人的批评,或者被别人的批评击垮,不愿再出去分享。
(2)关于行动力
阿风最后结束的时候说道,你们知道火箭在正确轨道上运行的几率是多少吗?
很多伙伴都疑惑地问:难道不是100%吗?
阿风回达到:其实只有3%,剩下97%的时间,火箭都在不断修正自己的轨道。
这个分享又震撼了我。
确实,很多人都会在想“等我什么都准备好了,我再做这件事情”,然而其实根本没有“准备好了的时候”。
只有先去做了,然后不断迭代,你才能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如果你连“发射”都不敢,火箭永远没有在正确轨道上的一天。
阿风一旦学完什么课,就会进行输出,可能是分享,也可能是做成自己的小课。
反观自己呢,总觉得自己这也没准备好,那也没准备好,怎么能输出分享呀?到哪里去找人呢?好难啊,要不还是算了。因此总也没有分享出去或者做成自己的课的一天。
(3)成就=能量*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其实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有能量。
因为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做出的分享、做出的课是有价值的,所以不敢展示自己。
我们就像茶壶里煮饺子,一直没告诉别人自己在煮饺子,让他们等一等就可以吃了,结果就是饺子在壶里煮烂了,我们也没倒出饺子来。
不去吆喝,不主动分享,就会一直止步不前,能力无法提升,能量只会更低,更加不相信自己。
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就要主动吆喝和分享,越分享越成功,能力和能量相辅相成。
2.八大问的灵活应用
(1)用于打造自己的产品:将主语全部换成客户。
前:为什么客户关心这个问题。
因: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后:我的方法可以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效果?
果:如果不这么做,客户会有什么后果?
适:有没有相反的方法?
用:使用我的方法,客户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边:有没有类似的方法?
界:相同或相反的方法,与我的方法,分别适用哪种情况?
(2)用于整理分析别人的意见
(3)用于比较两个概念
接下来一个月,我的目标是:将八大问用于写作做一场直播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