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了,也不会让她安宁。”
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像电视剧里面的台词?你一定在想,说这话的人一定是有深仇大怨的仇人吧!然而,说这话的人,是我的奶奶,而句中所说的她,是我的亲生妈妈。
这个故事,发生在疫情期间,一个安静的下午,我坐在奶奶身边。你无法想象,一个人到死都不能释怀的东西,她内心该积压了多少错综复杂的情绪,怨,恨,愤怒,委屈,无奈,失望……该有多少的被积压在身体内心里面的情绪,哪怕到死都还要去恨。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7257/40dfb4ae61e3850e.png)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两派的家庭战争中,一个以爸爸姓氏的一派:爷爷奶奶;另一个是以我妈妈姓氏的一派。她们曾经争吵到,爷爷拿刀,妈妈拿开水瓶,互相砸想对方,就像仇人一样。
那一幕,我只记得自己嚎啕大哭的恐惧感。我们是家人,但只是几个同住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后来我和妹妹长大了,争吵似乎变少了,我以为是大家开始互相包容,却只是大家营造出来的假和谐,她们避开我和妹妹回家时,发生争吵而已。我曾经一度想不通,想不明白,是有什么仇什么怨?
我曾经大声呵斥这个家,逃避,冷漠这种关系。想改变奶奶,改变妈妈,希望她们能彼此看到彼此。
然而,你不能改变任何人。
我知道每个家庭,都希望一家人,和和睦睦,没有争吵,然而现实生活就是会有酸甜苦辣咸,婆媳之间,夫妻之间,隔代养育之间的争吵,矛盾,冲突,代沟,障碍等等。无论你是身处矛盾中的当事人,还是旁观者,每个人都希望家和万事兴。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7257/523e19b1e3b060bc.png)
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然而,有时候我们太着急的想要化解矛盾了,都以至于不允许情绪的流淌。家和万事兴:我认为家和不仅仅只是那些和和气气的温馨美好画面,更多的是在面对争吵,吵闹时我们“平和、接纳”的态度。
在育儿中都说,我们要如其所是的接纳孩子真实的样子,而家人也需要,被如其所是接纳她们真实的样子。我们有时候害怕矛盾,冲突,其实害怕的是:我们怕被冲突背后的情绪淹没。
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压抑情绪。就像奶奶,这句话的背后是压抑七十年的情绪,所有被压抑的情绪不会消亡,将来必然会以更加丑陋的方式呈现。
所以试试,用接纳的态度来面对,我所说的接纳不是接纳这矛盾行为,这个争吵,而是接纳矛盾背后她们的需求,情绪。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7257/d7b0831341d38ef9.jpg)
我们生而为人的高级,就在于我们有七情六欲,有需求,有情绪;
而我们生而为人的智慧,也在于我们有能力去处理和接纳情绪。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7257/400aca5966e355d3.jpg)
倾听就是一种特别好的,让情绪流淌出去的窗口。
所以我就坐在奶奶身边,听,各种关于对于我妈妈的不满,作为女儿,作为孙女,我有各种念头,我很难受,我想评判对错,我想打断,但那样就不是倾听了,那样就不是接纳了,你没有完全在乎你眼前的这个人,她的感受。
我告诉自己,放下念头。听,只是听,全然的倾听,不评判,不打断,不建议。我听到了这些言语背后,六七十年奶奶的需求,奶奶这一生,可能都没有这样被人倾听过。
如果你问我,那倾听完了,奶奶和妈妈的关系改善了吗?
我必须真诚的告诉你:没有。
倾听不是去改变任何人,可能最后结果还是那个结果,但倾听的魅力,就在于你全然接纳眼前这个人所有的样子,美,丑,好,坏,消极,积极……
你也许会问,那凭我什么我要去做那个倾听的人,为什么不能来倾听我呢?
答案是:没有为什么。因为爱,无需理由,没有输赢,没有先后,没有公平与不公平,没有谁做的多,谁做的少。你爱这个家,家人也希望这个家越来越好,我们的目标是一致,只不过方式不同。
如果你知道,有更好的方式:倾听,就去做吧。因为其他人没有机会理解和知道,所以需要被影响。
试试吧,去倾听一次你周围的人,不打断,不建议,不评判,全然的倾听5分钟。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7257/93f37229490f47c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