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诗意与希望的立夏
文/江俊博
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在周代,天子是需要亲自主持祭祀大礼,《礼记》中有这样的记载: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夏于南郊。古代反映立夏的诗词更是不胜枚举,今天就为大家品评一番。
由于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初始,因此不少诗人把立夏称为初夏。比如宋代才女朱淑真,担心进入夏季后白昼过长,写下一首《初夏》: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同时代的杨万里也写过一首立夏诗,与朱淑真不同的是,他倒是很享受白昼变长带来的闲适。请看其诗作《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从立夏这天开始,日照增加,气温升高,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一个快速生长的阶段。古人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因此在历书上说:“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诗人们当然也留意到了这些,张宇初喜欢立夏的阳光明媚,且看其《喜晴》:立夏天方霁,闲情喜暂舒。陆游发现池塘里的水多了,在《幽居初夏》中写道: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白子仪感受到立夏那炎热的气温,挥笔写下《立夏后大热偶书》:和风骀荡无三月,炎气凭陵又一时。朱翌对水果的生长似乎挺关心,在《立夏前一日登马氏山亭》中说道:梅子未黄先着雨,樱桃欲熟正防莺。赵有直的《立夏》则既关心麦田,又关心果园: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立夏的天气变化给古代文人们带来无限的情思和诗意,也给农民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古人还能根据立夏当日的天气情况来预测夏季的整体天气趋势呢!他们总结出不少谚语,譬如:“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