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认为大人不好玩儿,好玩儿的大人不多,所以,守着三尺讲台至今不曾离开。以前理解教育,那就是孙云晓的一句话"教育的秘诀是爱"。年岁逐增,接触的孩子越多,诸多孩子的现代病让我知道,其实,教育更应该是小心翼翼地呵护她的成长。尤其是处在敏感时候的青春期教育。
我讲述的是一个女孩的真实故事。
女孩的名字中间有个恬字,我们就称呼她为"恬"吧。
她不是我班上的孩子,我第一次见她时,是被她班主任老师拽到了办公室时。我发现,她长得清丽可人,身材也高挑,是属于那种出众的女孩,看过一眼就很有好感的那种。何况,在学校的鼓乐队表演中依稀还有一点印象,所以就记住了。
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是因为同学举报她和男生一起抽烟、吵架,还有纹身。整一个颓废破败的样子,让人唏嘘不已。但是她站在那里满不在乎,把所有的人都不放在眼里的模样,我突然觉得可怜。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可爱的初中女孩变成这个样子?当时脑海里,腾出这个很严重的问题。
真巧,轮到我值周的一次晚自习督班,我在教室里见到了她,原来她是住校生。她安静地坐在一角,时而托腮向窗外,时而会在纸上涂鸦,时而还趴桌子上。晚自习第一节下课,她过来请假说身体不舒服。我脑子里本能出来一个想法:说假话想溜。但和她四目相对时,我发现她眼里满满的都是真实,她的脸色告诉我,她病得不轻。
她坐在我的电动车上,两只手紧紧抓住我的衣角时,我有一种做母亲的感觉。把她送到了医院,医生诊断为急性肠胃炎,需吊针。于是在医院里,她挂点滴,我陪着。与她攀谈中了解到,她的爸爸妈妈一直在深圳打工,从小学开始她都是自己独立生活。她爱音乐,也爱文学。郝思嘉、简爱是她最喜欢的文学形象。我很欣喜,她跟我说这些。
话匣子打开后,我小心翼翼地问了那次在办公室的事情。她告诉我,她讨厌班主任的诸多做法:不公平待人,歧视成绩差的同学,自以为是,高高在上。这已经让她十分憎恶,于是就用这样极端的行为方式告诉老师,她不喜欢。
恬撸起她的左袖,我看到她的左手臂上,伤痕累累,一条一条血丝,有的结疤了,有的鲜红,我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时,已经泪流满面,心疼不已,一下抱住了她…
一个父母不在身边陪伴的孩子,她打小要独自去面对这个世界,让软弱穿上坚强的壳。她是勇敢的,她是强大的,但又是害怕的。当世界和她内心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不知道选择怎样的方式来抵抗。走向极端,或选择柔弱,都是孩子的正常的一个表现,我心痛地想要给她撑把保护伞,但又不知道,怎么撑才不会伤害她。只是含泪陪着。
那晚陪她打点滴至凌晨,过后的一个周未,她的父母找到了我,给了我一封信,当面并写信表示了感谢。信中她爸妈提到了恬说的一句话:我愿意和那个老师呆一起。说实话,当时有点感动:这么不羁的一颗心灵背后,依然是柔软明亮的,阳光照进并不难。
后来学校为了缓解住校生的心理压力,开通了一个信箱,名字叫心语信箱,这个信箱的钥匙在我手上,我就是心语姐姐。
一个星期可以收到三四十封信,也就是说,我一个星期得提笔回信三四十封。我经常写到深夜,很累但很满足,很幸福,因为能为孩子们做点事,我总觉得是愉快的。
再次得到恬的消息是在她毕业后的第二年,一位退休的老同事打来电话,提起这个女孩恬,原来他们是亲戚。说是她的表现又出现了问题:消沉,不语,甚至逃学…说是可不可以让她来找我?
时隔两年不见,也不知她情况,我与她也只是几次谈话交往,也不知道我有没有能力开导她,但我还是答应了,我真的也想见见她。
那次谈话,我明显觉得和她之间,隔了,不像当年。感觉两年时间里,她的心像长了茧似的,有点糙,有点硬。最后我把事先准备的一本书送给她, 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写的《相约星期二》。接过书的时候,她笑了笑,挺甜美的。还说,看完一定会来见我。
一别已有七八年了,至今她也没有跟我联系,大概一直没把书看完吧。
但愿一直在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