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上完三节课,本可以按时回家的,可为了帮助几个后进生,竟把时间往后推延了几十分钟。等到了家门口,看到了孩子的书包,却没见孩子的人影。她肯定是等不到我,自己下楼去玩了。因为这已不是第一次了,为了帮助后进生,我回来晚已是常事。孩子似乎也已习惯了。
正要开门,见门缝处塞着一纸条,上面写着:"妈,我去同学李雪家了。"后面有她的署名。拿起孩子写的的便条,心里既欣慰又落寞。欣慰的是:平时神经大条的孩子也有心细的时候,知道给妈妈留便条了,告诉妈妈她的去向,不让妈妈担心。落寞的是:孩子好像也有了自己的"圈子"了,不再是整天寸步不离,黏着妈妈的"小跟班"了;也不再是嚷嚷着要喝奶粉而没能及时弄,又哭又闹惹得我有点儿生气的"小顽皮"了。
她正慢慢地离妈妈"远"了。
心中一阵怅然。
忙打开房门,稍作休息,准备给孩子做好吃的。
孩子也真的像别人说的那样------整日陪伴在你身边的时间也就十多年,等她上了初中或者高中,可能一周或者一个月才能见一次面,等上了大学可能半年才能见一次。所以,我一定要珍惜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日子,并且我还要让孩子在温馨的爱的环境中成长,多陪伴她们。想到这些,就想起了孩子幼时的一些片段:
那年,孩子8个月,妈做了手术,我和姐姐在医院陪护。由于妈年纪大,并且手术的刀口长,真的是寸步不能离。我在医院里待了五天,那是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分离。到家后的第一个晚上,搂着孩子睡觉时,她的两只小手紧紧地抓住我的头发,一晚上都没放松,只要我稍微动一下,她就醒了,但两手还是紧紧地抓着不放。为了照顾孩子的情绪,我也几乎一晚上没睡好觉。第二天晚上睡觉时,孩子照旧抓着我的头发,只是没第一个晚上抓得那么紧了。那年正值农历十一月,晚上很冷,可孩子就是愿意举着两只小手,牢牢地抓着我的头发才肯睡着。到第三天晚上,才不那样。她虽然不会用言语表达,但她用那挚热的肢体语言表达依恋却是那么的淋漓尽致。她对妈妈是多么的不舍啊!
孩子两岁零三个月时,第一次出远门------去爸爸工作的地方。上火车之前的那天下午,下着小雨,她和同行的小伙伴们玩耍,她最小,可她偏偏最顽皮,像小男孩一样,跑的飞快,鞋上踩了很多水。我一气之下,打了她几巴掌。虽然当时孩子的反应并不激烈,但之后,我非常后悔,后悔打她。因为顽皮是孩子的天性,况且孩子也没有做错什么。所以一直到现在每每想起我还内疚呢。
孩子三岁零三个月时,第二次去爸爸工作的地方,那天也是在等候火车时孩子非得要指甲油,又哭又闹。因为我认为指甲油对身体有害,不想给她卖,就故意哄她,转移她的注意力。可她就是不听,情急之下,孩子竟然撕心裂肺地哭着叫起了"爸爸"。其实那几年孩子和她爸爸见面的次数寥寥无几,但孩子在那种情况下,竟然"爸爸,爸爸"地叫着,可能真的是无助到了极点了吧?可能想着爸爸才是她的依靠吧?真是委屈了孩子。
转眼之间,孩子快九岁了,已有两年上学不用接送了,她还能帮妈妈干活了。每到周末,孩子先起床,让我懒床,她做饭炒菜,做好还把饭端到我的床前。孩子真是长大了,能照顾妈妈了!
晚上,给孩子做的有她爱吃的油馍,陪着孩子共进晚餐,看着孩子大口大口地吃饭,觉得很幸福!因为这才是能触摸到的爱!这种爱也因为有了陪伴才更真实!
晚饭后走到阳台一看:西边的天空竟是那样的美------落日的余晖撑起了未敢撒下的夜幕,发出迷人的七彩之光,把天边的月牙儿和启明星也吸引出来了。它们也在欣赏美景,也在深情地对话,彼此陪伴吗?
我爱此景,我更爱此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