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王嵘(22期郭莹班8组)
时间:2023.11.21
思考题:
沟通的心理效应有什么?
作为指导师,在跟家长沟通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做?
与家长沟通的心理效应有:
第一,首因效应也就是第一印象
第二,近因效应,
这一点有两方面,1,要注意最后一句话;2,善始善终做工作,要坚持督促。
第三,超限效应
这一心理效应也要注意两点,
1观察家长的肢体语言,以便能更好的用家长能接受的方式继续交流;
2与家长双向交流,我们是传递信息双向交流而非一味的自已输出信息。
第四,期待效应
这一方面包括1,人人都需要小红花;2倾听和肯定家长已经做出的努力
作为指导师,在与家长交流沟通一事上我会众交流前、交流中、及交流后这三方面考虑我应该如何做。
一、交流前(容貌与专业)
首先要根据自已的性格特点注重给家长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我的性格比较内向、面容也显得很严肃那种,我在见家长之前就应该根据自已的特点,穿比较正式一点的服装,与我们性格相配,给家长一个比较专业可信任的印象,人可以严肃但在语言上要尽量的委婉可亲。
当然自已也要丰富自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一印象是锦上添花之举,首先我们要让自已是一个优质的锦,添花才有实际意义。
二、交流中(态度:诚恳、尊重;行为:仔细观察、及时调整)
在与家长交流中报着诚恳尊重对方的心态,与对方交流。每一次陈述完结准备引导或提问时,要注意把重点要表达的话放在最后一句,以便家长能清晰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方便她进行反馈或思考。
在了解家长所反映的实际情况后,我在做分析或评估、给建议时,一定要注意家长的肢体语言或微表情,用来判断我的表达方式,家长是不是能接受。同样的话,性格不同的人听到后所能接受的程度各不相同,我要根据家长的反应做调整,避免出现超限效应。
在与家长沟通时,多做出恰当的提问引导家长能多表达,认真分析家长所说的现象背后深层的内心需求。与家长沟通我们要像高绩效教练那样,是与家长在沟通,我们是双向交流,使家长顺着我们指导、提示,自已反思日常行为,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我们提供的思路或方向的引导,自已多反映生活实际状态或具体该朝哪方向修正表达出来。我们是给予指导、引导、提供建议,而非根据自已的经验强加灌输。
三、交流后(及时跟进帮助家长发现孩子的进步;倾听和肯定家长所做的努力)
一次交流后我们应该及时跟进,了解后续家长实际运用的进展。
这样做1是为了了解具体情况,给予家长及时的帮助或调整,让家长咨询的事能有始有终,真正帮助到家长要解决的问题。2是与家长沟通有期待效应,首先人人都需要小红花,要帮助家长及时发现他未能觉察到的孩子的进步,让家长感受到自已的改变带来的孩子成长的进步。再者,我们通过事后回访等继续跟进的服务,倾听和肯定家长已经做出的努力,给予家长信心努力,更好的使事情有始有终坚持到底。
指导师帮助家长解决问题首先就是本着尊重诚恳的态度,用专业知识与技能指导家长,用爱心与耐心、及时回访、积极肯定,帮助家长有始有终完成想要解决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