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淡定父母课堂
用脑科学拯救孩子的拖延症

用脑科学拯救孩子的拖延症

作者: 李秋琳Niki全脑思维 | 来源:发表于2020-07-29 08:47 被阅读0次

最近,我的朋友和我分享他家的故事,他家孩子每天放学回到家后是这样的:

“小明,你什么时候去写作业啊?”

“马上,等会儿,我再玩5分钟玩具就去。”

好不容易孩子拿出作业本,刚坐下不到五分钟,

他就嚷嚷着,“妈妈,我要上厕所!”

过了一会,你就听到他说,“妈妈,我有点渴了,想喝水!”

你只好回答说,喝完水赶紧去写作业了!

终于看到他回到书桌前拿起笔,屁股刚坐上的凳子你又听到他说,“妈妈,我饿了!想吃东西。”

这时你一看表,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他的语文作业才写了2个字,其他的英语、数学都还没动。

上面的剧情大家是不是好熟悉呢?

你家是不是每天也都在上演这样的”拖延大戏“呢?

这个就是孩子典型的拖延症症状

一面是你在不停地催促着孩子说,快点快点,

而另一面却是孩子在不停地拖拖拖拉着。。。说等会,等会

每次当父母看到自己孩子拖拉的情况时,心中简直是怒火中烧。孩子越这样,父母就越着急。

我们该如何拯救孩子的拖延症呢?

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来要分析一下人为什么会有拖延症呢?

一、人为什么会有拖延症?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一、 因为这件事让我们感到不安

脑科学研究表明,我们之所以会拖延,是因为有让我们感到不安的事情。

      比如,我有个朋友,她女儿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每次写字半个小时才写一两个字,她妈妈看到了她写字拖拖拉拉就要暴起骂人,孩子就都要哭半个小时,最后每次做作业变成一场鸡飞狗跳的拉锯战。后来有一次我见到他,和他聊天的时候,聊到做作业这件事,她就偷偷的告诉我,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字得不好看,所以她就不想写字,每次就会很慢很拖拉的做这件事。

第二、和我们的大脑思维习惯有关系

      不知道大家在学生时代时,有没有跟我一样的经历,以前上学时,我特别讨厌学数学,每次想到要做数学作业就特别痛苦,烦躁,我就会经常逃避做数学作业,最后呢,大家可想而知我的数学成绩会烂成什么样子了。

        有研究者对恐惧数学的人进行研究,说医学成像研究显示,恐惧数学的人会回避数学,因为仅是想到数学就让他们畏缩了。当他们冥思苦想地对付数学时,大脑中的痛觉中心就会被激活,就会逃避不想学,越不想学就越学不好。

      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你每次想到不怎么喜欢的事时就会激活你大脑中的痛觉中枢,大脑对这件不喜欢的事情会特别暗示我们做出的习惯性反应,教唆我们贪图一时之快,于是呢,我们就会逃到那些令我们更开心的事情中去,获得暂时性的感觉良好。——所以我们就会拖延。

那么拖延症会给我们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一、拖延症给我们孩子带来的第一个影响:无法消化和吸收所学的知识

在孩子学习方面,拖延症会让我们的孩子无法消化和吸收所学的知识,并且难以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比如,我们以前上学的时候,经常喜欢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但其实这些基本对考试的帮助并不是很大,这样的临时性复习就别指望能记牢概念,搞懂难题或者是建立知识结构图了。当孩子学习新知识和概念时,他们的大脑神经模式是需要时间的,可是拖延会让我们根本没有给自己留出时间去思考和消化吸收这些知识和概念。

二、拖延症给我们孩子带来的第二个影响:拖延会成瘾。

    研究者发现,拖延症经常会作为技不如人的借口,在它的暗示下,孩子会任由自己沉沦于拖延的舒适反应。久而久之,已经习惯性拖延的孩子会身不由己地寻求那短暂而微小的愉悦感。

    比如,我认识一位朋友,一直在读博士,到现在快5年了还没拿到博士学位,我就问他什么情况呀,怎么还没难道博士学位呀!他说他的博士论文一直没写,其实他自己也知道博士论文的要求并不高,可他宁愿每年翻译出版3本书,都不乐意打开论文要求去看一看。因为从内心深处,写这篇论文,被他定义为痛苦的事情,虽然这篇论文的提交期限是1年之久,但是他就说不愿意去写

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养成了拖延的习惯,就会让孩子渐渐失去从前的自信,最后干脆不再指望能提高学习效率、或者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呢?在这里教给大家三个简单易行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具体看一下

      如何利用习惯的力量来帮助孩子避免拖延?

注意事项:我们要注意尽量少用意志力来对抗拖延症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4个步骤帮助孩子改变旧习惯,培养新习惯。

克服拖延症方法一:制订计划,培养习惯

1、培养孩子新习惯的第一个步骤:信号

    改变旧习惯的窍门是寻找压力点,识别出让孩子进入拖延状态的导火索。比如:地点、时间、感受、对他人的反应和刚刚发生的事件。

      比如说,我们一开始讲的例子,孩子放学回到家该做作业时,这个信号是什么,做作业就是拖延的信号。大家有没有经常听一些家长朋友说,我们家那个孩子呀,一到做作业就事多,一会要上厕所,一会要喝水,一会要吃东西什么,真是烦死了。这样的拖延问题就是出在孩子是一种不假思索的习惯,往往在无意识间就开始了拖延,所以当我们发现有这些拖延信号发出时,就要警惕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约束孩子的这些拖延行为。

        有一个研究表明,假如我们的孩子养成一放学回家就开始写作业,或者在课后休息一下之后马上写作业的习惯,通常完成作业的效果会非常好,完成速度也会很快。

2、培养孩子新习惯的第二个步骤:反应程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习惯经常会把注意力从让我们不安和痛苦的事情上转移到不太痛苦的事情上。当我们每次得到信号,你的大脑都想自动进入这个反应程序,所以当这个压力点出现的时候,你就必须主动注意去改变旧习惯了。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先试试看”这个方法,来改变我们对拖延信号的反应。

      比如,有的孩子做作业的时候,遇到数学题不会做,可能他就会找,我饿了,或者要上厕所这样的借口,去逃避做作业。这个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要先鼓励孩子,先尝试一下把题目做做看,不论对错,让孩子自己把能想到公式动笔先写一写,算一算,先行动起来。长此以往呢,孩子就能养成面对困难时,先想办法解决和思考的行为习惯,而不是一味的逃避。

      在这个时候,我要特别提醒一下家长朋友们,如果孩子真的在这时候做错题目了,千万别生气的骂孩子说,怎么又写错了呢?老师教过的你都没听吗?这样的话,这样会让孩子产生抵抗和恐惧的心理,以后更加容易去逃避,不愿意做有困难的事请了。

3、培养孩子新习惯的第三个步骤:奖励机制

      就像上面做数学这件事,虽然可能题目做错了,但是我们可以要为孩子勇于尝试的行为一个小小的称赞,比如,不错,勇于尝试不会做的题目,值得表扬,这样就能启动孩子大脑的重塑过程。这种重塑被称为“习得性勤奋”,它能让孩子觉得乏味的学习陡然生色。习惯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造成神经层面的欲望。要想克服之前的欲望,就再来一个新奖励。只有当孩子的大脑开始期待这个新奖励,关键的转变才会发生,才能养成新习惯。

4、培养孩子新习惯的第四个步骤:信念

      改变拖延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树立“自己一定能行”的信念。你可能会发现,当我们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遭遇到压力,他就会很渴望退回到原先令自己更舒适的习惯里去,去逃避

那么做为父母的我们,这个时候该如何让孩子坚定的不拖延呢?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方法:就是发展一个孩子积极学习的同学圈

    要想培养“我能行”的信念,就要多和抱有这种信念的同学相处。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共同建立一种鼓舞人心的氛围,这样就算孩子在一时的软弱中忘记了想要坚守的价值,朋友间上进的氛围也能够帮孩子不忘初心,坚定的不去拖延。

      比如,我之前认识一个朋友家的孩子,是个很内向、不敢在公开场合说话的人,于是,我们鼓励他多参加一些学校的社群活动,后来他就去参加了学校的朗诵社群,刚开始的第一个月他一直都不敢开口朗诵,社群的社员们就一直鼓励他上台,在大家的鼓励和带动下他终于鼓起勇气上台了,从此他就爱上了朗诵,再不怕在公开场合说话了。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以积极正向、互相学习的社群,、社群里每个人都互相推动,勇于挑战的氛围,才能让这个孩子勇于跳出舒适圈。

        我认为对待孩子的拖延症也是一样,假如平时他在写作文时,你从完成作文时间、内容等方面去鼓励他,让他养成积极的心态,发现好的一面,久而久之他就会对写作文这件事情就更加热衷起来呢。

克服拖延症方法二:学会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如果发现孩子选择逃避是因为某些作业做起来让他难受或有困难,有个好办法可以改变这种情就是:学会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将注意力放在过程而非结果上,可以让你避免对自己做出评价,并让你更放松地沉浸到工作进程中。脑中的习惯性部分是喜欢过程的,因为它可以不动脑子跟着走。

      过程指的是时间进程以及与时间进程相关的习惯和举动,比如“我要写作业20分钟”,而结果是一种产出,比如我要完成一份家庭作业。

    想要避免拖延,就不要专注于结果。相反,应该让孩子把关注点放在一些过程的形成上——也就是培养一些习惯,这些习惯能让孩子动手做一些痛苦而又不得不完成的工作。

      如说,我自己不喜欢写演讲稿,我之前就会一直拖延。自从我用了关注过程而非结果这个方法呢,就换成了我今天用25分钟写演讲稿,写到哪算哪?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必须要完成的演讲稿。这会引发痛苦感,导致你的拖延。

这一切的重点应是你在短暂的期间内尽全力去行动——这就是所谓过程。

克服拖延症方法三:分解工作量 专注而简短的工作或学习

    “番茄工作法”是一种帮你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的方法。要关注“番茄时间”,即时长25分钟的工作时段,而不要专注于完成任务。

      “番茄工作法”相信很多人在工作中经常用到,它是一种帮我们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在上面的第二个方法,我们说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对避免拖延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应该要培养孩子关注“番茄时间”,即时长25分钟的工作时段,而不要专注于完成任务。

    例子:——比如孩子一到做作业的时间就要上厕所、吃东西等等很多拖拖拉拉的事情,这时使用番茄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设定25分钟的时段,先让我们的孩子短暂而专注的去做作业,时间到了后可以去休息5分钟,上厕所、吃东西。

        当我们孩子第一次尝试番茄钟,可能还是会有开小差的冲动,也有可能会坐不住。我们可以先从10分钟、15分钟开始设定番茄时间,在慢慢的过渡到25分钟。慢慢形成习惯,你发现孩子重新把注意力转回到学习上会比以前容易。这样还能提高孩子是专注力。当孩子完成一个番茄钟后,让孩子休息5分钟,家长一定要记得鼓励孩子,让孩子享受这种成就感。下次他就更喜欢和愿意这样做了。

以上就是克服拖延症的三种方法,供您参考。

      最后,我们适时地培养孩子对于时间管理的能力和习惯,让孩子可以在自己的节奏下规划好时间,养成良好习惯,就自然而然地能够彻底摆脱“拖延症”了。

相关文章

  • 用脑科学拯救孩子的拖延症

    最近,我的朋友和我分享他家的故事,他家孩子每天放学回到家后是这样的: “小明,你什么时候去写作业啊?” “马上,等...

  • 2018-04-02

    拯救拖延症

  • 日更能治拖延症

    怎样治疗拖延症?对于患有懒癌的我,治疗拖延症无意义拯救生命。看过各种治疗拖延症的书,可是最后都因为自己的拖延,而没...

  • 拯救“拖延症”

    这几天都是要等到快凌晨12点前,才会急急忙忙写日更。匆忙之间,所写内容感觉就像是为了交作业而完成。 这年代,每个人...

  • 拯救拖延症

    拯救拖延症是一款倒计时应用,倒计时一年剩余多长时间,从而让人有紧迫感。

  • 拯救拖延症

    作者|Tim Urban 编译|丁文毓 Part I拖延症就是一只猴子 字典上对“拖延症”的解释。 拖延症名词。指...

  • 拯救拖延症

    你有木有这种情况?明明最后日期就要到了 但是反而该干的活儿都干不下去 在拖延的过程中,被强烈的焦虑情绪困扰 关键词...

  • 拯救拖延症

    上周的任务拖到这个星期,以至于很多当时的感觉已经淡化,但好处是,我可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不至于过分情绪化。 ...

  • 拯救拖延症

    1、每日制定目标和计划。 分为当日必达目标和近期期待完成目标。 2、充满仪式感的去完成。 做事有头有尾,用相机记录...

  • 如何拯救我的拖延症

    如何拯救我的拖延症? 这真的是一个问句,我真不知道怎么拯救 现在处于拖延症晚期,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每每想到自己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脑科学拯救孩子的拖延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ba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