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你的志向是什么?至于我们儿时被问的:“你长大后要做什么,你的梦想是什么少等等这一类的问题是不一样的,“你长大后要做什么?”这个问题大多数只是一个幼稚的玩笑,大家都一笑而过,就连自己都不会当真,有时的梦想也只是一时兴起说,“我的梦想是要做宇航员。”或是在一天又看到了好看的画,便又说“我的梦想是要做画家”等等,这些与志向都是不一样的,那志向是什么呢?
志向是孟子的舍生取义,唐雎立志后,便在实际情景中不经意的完成了这样的志向,是《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修齐治平的圣贤之志。
他们都以与常人不一样的方式完成了这样的志向,比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嗜学却家贫,所以他以借书抄书的方式去读完那些他买不到的书,即使在天冷手指都被冻僵的情况下也不停止,他拜师求学于千里之外,小心恭敬,他因为求学身体冻僵,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他的圣贤之志得以实现。
志向是一种孔子,倾其一生,周游列国14年,图中他有时绝粮于陈蔡之间,有时没有足够的钱,国君都不推行使用他的政治思想,就连路人都说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犬”的一样落魄。但他都没有放弃他15岁立下的志向。可是这值得吗?对于他来说,值。他的志向他坚持了一生,他因为他的志向,他坚持内修,他内修的境界无人能及,因为他的志向,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他也许在政治上并没有很明显的立功,但是他立德立言,因为他的志向和思想,他开创了延续了上下三千年的儒家学说,所以他这个志向已经不仅仅止于个人,而是向外推,立己达人,成为了一盏夜灯。
还有阳明,他因为立志,经历了五溺,最后他确立的儒家思想,在军事上他立功,在思想上他改变了朱熹向外求理的学说,并提出心即是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立德。最终他写书,他将他的思想流传于后世,立言。他实现了自己的志向,所以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志向是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诠释去完成的,它不是我们。长大之后要从事某一个职业,考上一所怎样的大学,或者说我们要有多少钱,有怎样高的社会地位,在大家心里的声望有多高。
而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并没有特别实质性的志向,但如果可以,也许我做不了太阳,在明亮的白天还能那么耀眼,那么夺目,万物因他而生,也因他而死,也许我做不了明月,在黑暗中可以照亮万物回家的路,也许我做不了一盏夜灯,在茫茫黑夜之中,永远屹立在人世间,也许我做不了一个拥有着圣贤之志的伟人,引领他人走向未来,立功,立德,立言。但我希望我可以做一片云,一颗微弱的星,他对于天与地,日与月,昼与夜来说,也许微不足道,比起太阳比起明月,比起夜灯,它的作用更是微乎其微。但是一片云可以在他的那片天地中推动一群云的飘动,从而构造出美好的图案,白天的蓝天白云,落日橙黄色的晚霞。一颗星依然可以照亮一片天空。
所以愿我如一颗星,一片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