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7年3月

2017年3月

作者: 鹏鹏鸟no1 | 来源:发表于2017-03-27 22:39 被阅读0次

    本文首发于网站 什么值得买

    1、未来简史

    尤瓦尔·赫拉利著,中信出版设计的这个封皮甚得我心,这个类肤的质感真的好棒!全书30.7万字,11章,406页,建议按章进行阅读。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人类的新议题,对这个新议题的论证,人类的未来。如果只打算对全书最“劲爆”的地方进行抽离的话,留头留尾扔中间即可。虽然中间的论证部分很精彩,但我还是觉得有点长,而且翻译的一般,总觉得有些词语没有用到点子上,可能是我国的社会科学领域发展有点慢,有很多新概念或者说新词,不能合理且优美地用中文直接表达出来。

    我必须声明的是:我没看过《人类简史》以及罗振宇微店里赠的那本所谓读书笔记,可能看完以后对这本书的观点会有所不同。外加我还没看《失控》《必然》《技术元素》《科技想要什么》,KK的书我只看完了《新经济 新思维》,当然这本小册子真是神预言。

    罗振宇在其年终秀上推荐的书(优酷视频已停播,所谓转向“得到”。以我的观点来看,太碎片化的所谓学习,容易让“成功人士”通过介绍如何成功实现“成功人士”自己的成功。我相信人应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且这个结构应该能够不断扩充,就好像人的神经细胞。罗振宇的这200期节目我全部看完,只能说,饭得自己一口口吃,不能吃嚼了之后的饭,但还是很感谢罗振宇的节目,毕竟200多期单口相声,也能听好久了)。

    按照十折(就是原价)的惊人价格买书一来是为了给那个长篇单口相声一笔打赏,二来关于所谓未来,我也很久没有补新知了(上次看这方面的书还是大三的《大数据时代》和涂子沛,可能现在都没听过了,然后就不知道自己在忙啥,虽然自己心里很清楚,技术在飞速发展,天晓得什么时候跨越质变点完成产业革命。直到阿尔法狗,我明白,该找本书刷刷认知了,所以就看了《奇点临近》,嗯,除了翻译的不咋地之外,整本书还是挺不错的)。

    十折的价格其实只是现阶段贵,经常逛张大妈的应该能感觉到主流B2C企业的图书优惠越来越少,电子商务崛起那会带来的图书低价不会持久,以月常的某企业勋章券为例,2月份的200-80券,其公布的领券成功人数印象中是23000,而3月份的200-80券已经成了24000(据微博信息,这次勋章券分多次发放,3月10号上午10点发放6000张,3月11日零点发放6000张,还有12000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放的,反正熬到零点抢券,我也挺心累的由奢入俭难呐)虽然很多书很烂,但是选书这种事情是需要交学费的,不论是自己看还是跟着“成功人士”都是要付出学费的,人的阅读品味是一定会变化的。看书这件小事,最大的成本其实是时间。请不要说看啥都一样,《如何阅读一本书》最后附了一张书单,里面的很多书基本上就没参与过B2C的图书专场。

    2016年的图书市场,出现了一大堆简史比如《极简XX史》。我十分理解这件事情,毕竟现在人都忙,哪有时间去啃史家们写的墙砖。如果发挥一下极限思维,最简单的史书不就是年表么?中华书局就有,做的和奏折似的,读书的时候可以脑补自己是四爷在批奏章(别想吴奇隆那样的,多数人顶多是陈建斌)。历史是人类站在当下看过去的总结,也是利用这个总结寻求解决当下问题的方法,更是利用这个总结预估未来的手段,对一段一地之历史,借助这类简史入门是自选动作,入门以后通过更多的阅读做扩展,是规定动作。

    本书起手指出,随着历史的进程(后边不要念诗!),饥荒、瘟疫、战争已经不再是人类的主要议题(每一个人类的个人的努力实现了这一切),人类的主要议题将会是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升级成神。对全书进行梳理,首先是人与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以此说明当人成为神之后,神人会如何看待未成神的人,其次第二部分论证人文主义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了这个世界,(对于人文主义这个词是全书的重点,作为一个读者,其实我觉得这个词用的并不好,但又不知道能用什么词来代替掉),第三部分则是对未来的估计和预言。这个预言则是一个可以直接导出的结论:一切都是数据,信数据得永生。

    本书提供了一个从数据来观察世界的角度。从数据角度解析历史的话,可以发现历史的进程是这样的:增加处理器数量,增加处理器种类,增加处理器之间的连接,增加现有连接的流通自由度。用另一套话来讲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创新的作用,更大的市场,更加自由的市场。书中还有一个总结很棒,将文化史和政治经济史更紧密地串联起来:历史是个意义不断解体的过程。

    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产业革命,有三个流的速度是不断加速的: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第一次产业革命从地底下召唤出了煤炭,以此为动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纺织工业破局,人类走向全球市场,物质流和能量流都在加速。最早的火车肯定不如当时成熟的马车来的快。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大规模地应用石油,汽车开始奔驰在路上,电力广泛应用,化学工业蓬勃发展,粪便终究比不过合成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物质流和能量流更快了,电报、电缆、电话,让信息流极大加速,全球更加紧密地成为一个统一大市场。而我觉得《未来简史》这本预言存在一个问题:能量流的爆发在哪里?没有能量流的继续加速,书中的预言会实现么?

    最后,作为个人,要看到的是,蒸汽机车开动了,虽然这车很慢,很丑,但是还是应该义无反顾地跳到火车上去,珍妮机已经到了,为什么要抱着单锭纺纱机不放呢?虽然捣毁机器这种事会再次出现,毕竟同一件历史事变会出现两次,只不过,在这里两次都是闹剧!

    2、后物欲时代的来临

    郑也夫著,18万字,12章,260页,3部分(人的需求的分析,消费主义的影响,对未来的展望)建议以章为单位阅读,此书有一定的学术性(只是有一定的学术性,不甚强),因而以章为阅读单位可以提升对全书的了解程度,而本书的一个优点在于其序言就已经把全书的结构已经拆分好了,所以读者按照作者的拆分结构阅读即可(各章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但是必须要知道的是,该书初版于2007年,然鹅,数据却没有因为再版而更新,心好累啊!当然,还有一个优点是本书的注解简直是注解模范,不仅注明了书名、作者、出版时间、出版社还对引用图书的内容作了初步的介绍(这简直就是勾引剁手!),可以说作者还是很用心的。

    之前读郑也夫的作品,主要是《神似祖先》和《吾国教育病理》,额,又是罗辑思维,那个时候的罗辑思维和现在这个时代还是有不同的,那时候推荐的书其实还不错,现在推的嘛,2333。《神似祖先》现在来看是不错的对未来的预料,而且有些内容和本书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至于《教育病理》,其实是一本文笔不错的时评集,读起来堪称“酣畅淋漓”。至于说的对不对,军备竞赛是对还是不对,其实是值得商榷的(其实我觉得宽松教育更可怕!)之后就是《代价论》《文明是副产品》,感觉相当不好,《文明是副产品》的篇章有点太长,一直读不进去,文笔没有之前那么轻松愉快,草草就弃了,感觉有点题材太大,写着写着就写飞了的感觉。

    本书从哲学和心理学开篇,阐明人有三种需求:舒适、牛逼、刺激(马斯洛层级的一种延伸,其实成神了追求的也就是这些吧),然后就是消费,以及消费主义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消费机制的形成(消费心理学和《有闲阶级论》),中间对未来的“后消费时代”进行了铺垫(技术进步,与十年后的《未来简史》对比,技术进步只会越来越快!),最后回到前面所点明的三大需求,在未来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候,消费已经不能(或者说人们已经没有消费的能力或者说消费已经不具备前述功能也可能出现了神人,凡人已经不存在存在的意义)实现人的三大需求的时候,游戏(广义的)才是我们的归宿。

    社会学有三位创始人,分别是卡尔·马克思(没看错,就是那个搞科学社会主义的卡尔·马克思,他在人文社科领域堪称全才),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涂尔干(又译为杜尔凯姆,涂尔干是商务印书馆在翻译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时采用的译名),郑也夫先生用的是杜尔凯姆这个译名,也不是不对,好像同一个人在不同领域的作品用不同的译名,貌似是一件常事。

    综合讲,如果看过《神似祖先》和《有闲阶级论》还有熊彼特,那么阅读本书的主要作用恐怕就是把这几本书穿起来,相互交织成网的一个小节点,可以将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串联起来(总觉得自己像是在织网补洞,但是洞洞越补越多,此处不表)。本书可以降低剁手快感,剁手剁得血流不止的可以看看本书来醒醒脑(这个效果比有闲阶级论药效更强,因为好读)。

    3、中国文化中的深层结构

    孙隆基著(不要和李隆基搞混,更不要和罗隆基搞混),38.9万字,455页,7章,我手上是存书,不是中信的新版,不得不承认,中信那版比广西师大这版装帧等强多了。

    这是一本80年代的书,内容或许那个时代的思维潮流的体现。评论这种书是好是坏主要看屁股在哪,如果站公知那边,那这本书简直能当模版用,发生任何不好的事情,打开书,Ctrl+c后Ctrl+v,能从中华文明的灵魂深处批判一切,在这一刻实现从卢梭开始的各代公知灵魂附体!如果你不站公知那边,那这本书也能看,现在的公知们写的东西在挖掘所谓国民性方面,能比这本水平高的也不多,自然也能Ctrl+c后Ctrl+v,是舌战公知及其粉丝的利器。

    前一阵子《巨婴国》被收回,其实本书有很多内容和《巨婴国》近似,其实巨婴国有些内容也是搬本书的。好奇怎么这本还活的这么好?

    我觉得所谓剖析国民性或者说文化结构的东西,不管站那边都应该看看。看完以后,应该把看到的东西放到心里,去反思,去判断,哪些事情做得不够好,哪些事情背离了自己的理想国,让自己做的更好,付出更多的努力,让生活更美好,让社会更和谐,让环境更文明,让国家更强大,而不是看了这些东西就翘起二郎腿,激昂文字,指指点点。情绪在看这类书的时候,应该退到后边去,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后世再看到这类书的时候,他们感觉到的是进步,是历史,是对曾经的社会的考察,而不是“唉呀,妈呀!这不几十年前的书吗?咋和现在一样捏?!”。

    要知道,不论做了多少,那些开始做的人就永远强于那些叽叽喳喳的乌鸦。

    反思不易,破坏更难,比反思和破坏更难的,是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2004年的书,封底凑齐了三辉和北京贝贝特,当然,现在常见的自然是理想国了,对于贝贝特和理想国的关系我也弄不大清楚,反正都有个广西师大出版社。

    4、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严耕望先生撰,17.1万字,280页,8编(上古、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章各有侧重,描述汉唐着墨最多),繁体竖排。建议以编为单位阅读,同时用《国史大纲》(通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史)、《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经济史)、《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经济史与历史地理学)等书做底子,本书专精于政治制度史,对其他领域涉及甚少。

    严先生是钱宾四先生的弟子,因《治史三书》初识严先生,继而知晓此书,该书系大学讲稿,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是严先生唯一一部从先秦贯穿到清的中国政治制度专著,其文笔之精炼程度,已近难易一字之地步(金文的引用、史书段落的引用、近当代史家论文的引用,甚美、甚棒!),严先生治史功力了得。每章的结构均为展开—总结的结构,对整理思路非常有效。

    为了让读者更合理妥当的了解政事运行的机制,本书用了很多现代语言来诠释过去的制度,例如概述汉代丞相制“集权的信托制度”,以及对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中“地方自治”的引用,还有在唐制中引入了“政务官”“事务官”概念,明代之“内阁制”的现代解释。有些内容可以看出钱穆的影子,比如说“政权的开放”。而传统的政治制度也比较清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其实就是两个关系: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政府皇权和官僚系统(相权)关系,当了解这两个关系之后,该书寥寥几笔勾勒出几千年来的治乱循环中政治制度的迁延变动。(汉唐两章的重要意义在于此时这两个关系上的巨变,官制、定员、管辖,切分条理)

    该书也不是说没有缺点,比如说译名略老或者说没有将香港的译名转成大陆译名,比如摩尔根还是用的莫尔甘,要不是后边缀了一本《古代社会》还真不识得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年3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dd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