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儿子打来视频电话,自从参加工作后,他和我联系多了,我觉得原因应该有三,其一,工作后知道了社会的不容易,少了青年人的叛逆,愿意更平和地和父母交流,其二,没有了学业压力,工作相对能更放开了自己,其️三,因为疫情,好几年没见,知道我们一年比一年增加了年龄,他愿意给出更多的陪伴。不管因为哪种,对我来说都心生欢喜。
今天他单位上出了点故障,部门一工人受伤了,导致该工人负责的大批货物积压,需要处理。儿子亲自上阵,去处理了这些问题。他说,折腾了一天,他切实感受到了流水线工人的繁忙和辛苦。
我笑着问:为什么不让你的助手去干这个工作呀?儿子不假思索地说:“人家是女孩子,怎么好意思让她去干这些这么单调繁重的工作呢。”
“这么一天体力劳动,有厌烦没?”
没想到儿子回了句:“那倒没有,感受不同的生活,生活吗?挣钱吗?不寒碜!”
我一下觉得儿子真的长大了。不但能彻底放下了姿态,也对人生远景近景️目的地做着规划。我和孩子也因此多聊了些自己的感悟。
在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因为出身农村家庭,父母也年纪比较大,马上面临养老,自己心里的负担就比较重,很多事情来不及思考,一味凭着年轻人的勇气努力向前奔跑,看到不同的路也敢去尝试。反而是到了一定年纪,才回过头来感觉和觉察到自己以及生活的意义。
我很喜欢“人生三见”的说法。据说这说法出自弘一法师,原说法是: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真正让“人生三见”被更多人喜欢是王家卫把这段话放进的电影《一代宗师》里,在电影中,人生三见是这个顺序: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更喜欢后者!
人刚走上社会,其实对自己认识并不全面和充分,总要在社会上经过社会的风风雨雨、摔摔打打才会逐渐清楚明白,认识到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秉性,然后会认可自己走的道路,知道了努力,不怨天尤人或者活在他人的目光里。这就是见自己的过程,见自己之后,才能真正地做自己。
我认为的见天地,要更高一些,是一个人在认识了自我并经过努力后达到的高度。这时,见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生的姿态更加有格局,进退裕如,真正做到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一般,这是各行各业走到尖端的人才能做到的事。
而见众生更是一种功德圆满说法,当一个人对自己清晰的认识,也见识了广阔的天地,这时能够对他人有所帮助,做好传承,起到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作用,这就是对众生最好的遇见。也有很多文章认为:见众生是没有了自我的感觉,学会了放下。以众人心为我心,以众人见为我见,两者合二为一。我不这么认为,作为三见的最后一见,我认可它的社会意义,而不是回归个人。
对我个人来说,活到现在,充其量,只是见到了自己,见天地和见众生对我来说是可望不可求的事,好在知道了取舍,让自己一直在路上,并乐于目前的生活,也许这就是知命吧。
其实,有很多人活了一辈子,连自己也见不到的,忙忙碌碌,从众而为,在社会的约束和大众意识中彻底没有了自己的影子,那样的生命是让人惋惜的。
孩子你还年轻,未来有无限的可能,不管有什么忧虑和困苦,都可以凭着年轻的无畏,勇敢地面对,努力尝试,去认识自己的各种可能性,希望你到我这个年纪,能到达更高的“人生三见”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