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习吴伯凡老师的《日知录》。
其中一节课“拥抱麻烦”,很有感触。分享在此:
当意外和麻烦出现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抑制自己的思维惰性,抑制自己本能性情绪反应,要有一种延迟判断的习惯。 在处于被动的情况下,找到一张还没有出现一个机会底牌,你就很可能出现局面的反转。 今天的“管理”,已经转化成管理意外,管理麻烦,或者说如何把意外和麻烦作为常态去拥抱变化,在意外和麻烦当中实现自己的炼金术。
吃亏就是占便宜,麻烦就是机会。害怕麻烦是人的天性,因为又要消耗资源,我们人人都是认知吝啬鬼。但正因大部分人都如此,反而给逆行者以机会。就像巴菲特说的: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当然知易行难。只要脑子里有这根弦,提醒自己不要成为乌合之众,就有机会。
很多选择都不是选择,而是按照一种思维惯性去找到所谓的标准答案。一旦我们拥有了这种思维方式,就会遇到很多的麻烦。麻烦并不存在,是你的思维出现了麻烦。举个例子,当屏幕和键盘在争夺地盘的时候,苹果找到了一种解决之道,开发出了触屏智能手机,用一个别人没有看到和意识到的第三选择,开发出一条全新赛道。可以说,麻烦的点,其实是一个创新点。
"是的,我遇到麻烦了。"当脑中出现这个声音,常见的反应是焦虑,紧张,恐惧,抱怨等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因为只看到麻烦本身。我们要解决麻烦,但如果只是围绕问题寻找答案,是很难找到解决之道的,因为盯着锁孔就找不到钥匙。
第三选择,这是好思路。面对冲突,要么听你的,要么听我的,于是冲突就来了。第三选择就是互动中找到共赢,而不是执着于二选一:你赢我输或者我赢你输。
我又想到经常听到的那句话:我没有选择。其实,没有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但那是被动的选择。
怎么办?
《第三选择》这本书提供了操作指南:
塑造第三选择意识的三个步骤。首先是不用贴标签的方式看待自己和对方,要认识到文化和角色对一个人的限制作用;其次是我找到你,通过倾听来重复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想法;最后是我与你协同,通过共同努力找到全新的第三选择。
三句话:不贴标签,客观看待;倾听理解,寻求共识;你我协同,选择共赢。
实现第三选择的三个步骤。首先是询问,就是确定对方是否有意愿想要共同达成更好的选择;其次是界定成功的标准,把双方的标准和诉求都列出来,然后商量一个判断成功方案的标准;最后是创造第三选择,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发现新的解决方案。
三步走:询问求同➡️界定标准➡️创造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