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大话,因为对《大话西游》系列的热爱,因为前天与影友讨论到紫霞与青霞时,发现自己对剧中桥段已经模糊,于是今天重看电影。再看电影,首先被蓝洁瑛这个角色感到惋惜,再是更想念星爷了。1995年之后《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在我们小镇电影院上映,我陪二姑去电影院看电影陪她相亲,那年代姑娘相亲都喜欢带个自家的小娃。记得当年,我指着电影海报问二姑:孙悟空还娶了老婆吗?准二姑父笑着说男人都要娶亲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156485/0a94dbd0b5b71c0f.jpg)
我的童年大致可分为小学毕业前后,自幼父亲外出鹰阳关打工,后与母亲在镇上经商。读初中前我们三兄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紧挨竹园村的大圳(寺田迁至),因为都姓陈且村有上千户,后来就统称竹园了,记得外姓人入赘必须改姓,且女子不会留名在族谱上,村寨中心有梁漱溟先生题字的小学校。
从我记事起,这小学校已经荒弃改为村卫生所,有一个男医生和一个女医生。男医生在学校入门右手边,女医生在学校入门左厢房位,小时候所有的屁股针都是他俩扎的,有些同龄人年弱时候多病打屁股针多了,走路O型腿、不能跷二郎腿……
小学时候还有留级的说法,曾记得我一年级时候,全班就正副班长升了二年级(今天想来有可能是保送)。我和二弟同一年入学,妈妈说当年都是我拖着二弟去学校的,所以我升到二年级而二弟留级了。我们那一代,兄弟姐妹多,自然也就有了比较,家人常把我和二弟比较,出生晚一年的二弟因此吃尽了被比较的苦头,日子久了,便开始接受了读书差的非真实自己。如若家人当年给他同样的鼓励,一定优秀过我。
妹妹降临我们家时,开心的我放学回来放下书包就要背她,没成想第一次她就嗬了一份黄金大礼在我背上。妹妹小时候有牛奶喝,以至于现在她的牙蛀得厉害。每晚煮饭时, 我们煮饭时会蒸上一块盐腌的大肥肉。爸妈立下规矩,三兄弟谁照顾妹妹多,谁就能吃到肉皮。一个有付出而奖励的游戏,三弟吃肉皮的次数是最少的,因为他老欺负妹妹。此时此刻,想到妹妹就要出嫁了,不免有些失去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2156485/e49d45d7f41dca10.png)
童年,有一段时间和三姑一起住,她从广东打工回来,买了个播音机(能收广播、能放磁带),她喜欢听小虎队的歌曲。在我嗓子发育变音之前,小虎队所有的歌都能唱得下来。小学六年级每天晚自修后,老师会要我领唱,有一回唱小虎队的《爱》,被数学老师批评了年纪轻轻,懂得什么是爱?
那时候,以为村子和圩上就是全世界。有一回听大人说谁谁谁出国了,在我脑中对出国的印象是要经过一座漆黑的独木桥,去到另一个圆圆的世界。甚至在有了电视以后,才知道我们中国在东方,而我就读的小学叫桂东中心校,我那时候想,大概我就生活在中国的最东边吧……如今想来这些短潜见识,不免会心一笑。而对于世界的认识,爷爷教会我更多,他告诉我世界上有半年是白天半年是黑夜的地方,我们正在黑夜时候,我们脚下另一头的人们正是白天,等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2156485/ef26be81ef661960.jpg)
读初中后,我每周末和父母生活,回家帮忙收拾餐厅的桌碗,以至于到今天,每有朋友到家中做客,我都是一人揽下所有活计。每次放学,都会经过一片荷塘,在我们家乡流传着周敦颐青少年时期在桂岭读书求学,娶桂岭客家女子,考取进士后回忆作《爱莲说》。很多祠堂匾额还有“理学宗风”字样,未就其中缘由作考证,仅当是儿时回忆的一段美好。
也是这段美好,让儿时的我们心中有了一座丰碑,有了前进的榜样。
也正是这些美好,成为了最美的岁月,最无邪的童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