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读《诗经》第六课:《螽斯》

重读《诗经》第六课:《螽斯》

作者: 给丘吉尔做饭 | 来源:发表于2024-06-23 00:01 被阅读0次

    原创

    一、原诗:螽斯

    螽(zhōng)斯羽,诜(xīn)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hōng)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zhé)蛰兮。

    二、现代翻译:

    螽儿的翅膀,密密地排。

    你子孙多啊,兴旺无法量。

    螽儿的翅膀,翁翁地响。

    你子孙多啊,绵延无限长。

    螽儿的翅膀,群集会聚。

    你子孙多啊,团聚真欢畅。

    三、英译:

    Blessed with Children

    The poet wished the family to be blessed with as many children as a swarm of insects.

    Insects in flight,

    Well you appear.

    It is all right

    To teem with children dear.

    Insects in flight,

    How sound your wings!

    It is all right

    To have children in strings.

    Insects in flight,

    You feel so warm.

    It is all right

    To have children in swarm

    四、解读:

    1、螽斯就是蝗虫一类的昆虫,有“一生九十九子”的强大生育功能。本诗祝愿对方的子孙像螽斯一样众多,族脉强劲,流传无穷,但也了螽斯危害庄稼的一面。

    2、还是要引用讨厌的《毛诗序》,因为它解释了“蝗虫为什么这么能生?”答案竟然是“因为不嫉妒”!

    3、螽斯真的不嫉妒吗?我没观察过,只能从书本记载里了解,看到两个不同的说法:

    1)一种认为,在乡间常常看到螽斯打架,假如不妒忌,怎么会打架呢?

    2)法布尔则说:钟形笼子中的螽斯生活的非常和睦,它们从来不争吵,只是偶尔在食物的分布上有少许争执。我切了一小块梨投入了笼子里,一只螽斯立刻飞了上去,它觉得这是自己最早发现的,只要它不愿意,谁也不能来分享。其他的螽斯也陆续赶来,不过都被它用脚从梨块上面踢了下去。看来私心是无处不在的。等它吃饱之后,它才从梨块上下来,让下一位继续。结果下一位也是个这样的主儿,不允许它人与自己共享。就这样,一位一位地排队、接班,笼子中所有的螽斯都来吃这顿筵席。吃完以后,它们整理一下仪容,用沾了口水的爪子将额头和眼睛都擦拭一遍;接下去它们便各忙各的,有的停在破麻布片儿上,有的卧在沙子上,一动不动。白天里,它们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休息。

    太阳一落山,笼子里的螽斯们便来了精神。它们最活跃的时间是在晚上九点钟左右。那时,螽斯们爬上爬下,整个场面既匆忙,又混乱。还有的沿着笼子边缘疾走,还有的原地跳跃,所有的螽斯嘴里都发出“吱吱”的尖叫。你以为它们都疯了吗?不是这样的,疯狂暴躁的只有雄性螽斯,而雌性的则慢慢悠悠地散着步。此时对于螽斯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便是交配。

    4、法布尔说了螽斯就餐时的秩序,也观察了它们交配的行为,但并没有说明它们是否嫉妒——从生物学角度看,雄性要尽可能散播自己的基因,雌性是具备优势的一方,嫉妒的反而是雄性。

    5、咱们不能用现代人的研究成果来要求古人,总的来说,这首诗唱了三段,只讲了一个意思:虫儿嗡嗡嗡,你要使劲生。

    6、通过这种三字、四字一顿的节奏,基本可以判断它是一首集体合唱的歌曲。到现在,中国观众参加音乐会,还最喜欢跟着一起鼓掌打节奏,可见节奏感是参与音乐的最大公约数,比如《拉德斯基进行曲》。而在没有笙箫管弦的古代,鼓掌跺脚也是最方便的伴奏,本诗这种3、3、4、3的句式,真是自带节奏感呢。

    参考书目:

    陈冬梅:《诗经·国风》地域风格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10月

    法布尔:《昆虫记》,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12月

    高明乾:《诗经》动植物图说,中华书局,2020年12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诗经》第六课:《螽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ik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