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战而定思维(一战而定>百战百胜)
我们一般会以为百战百胜很厉害,从无败绩,这个军事将领肯定是战神。
但是实际上,百战百胜代表的是什么呢?
一方面,行动必有代价,凡是战争,不可能没有牺牲,敌我双方都是如此,不可能只有敌方死了很多人,而我方没死几个人,打了一百场了,肯定有很多人员伤亡,而且仗打得越多,伤亡会越来越多,作为军事指挥官,不能不看到这一点,用在现代管理上,叫做要把人当人,不能穷兵黩武,不顾士兵死活。这是说人员伤亡,当然还有军费开支,更是惊人,这就不提了。
另一方面,打了一百场了,还没有解决问题,还要继续打,那打这个胜仗又有什么意义。因此,在孙子看来,百战百胜是兵法还没入门,世上几乎没有百战百胜这回事,这里肯定是把败仗隐瞒起来没有对外公布。
孙子兵法讲求的是一战而定,打仗不是说要打来打去,而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一锤定音,一战而定,打一仗就解决所有问题。
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赵国将领李牧就是“一战而定”思维的代表人物。
赵王让李牧驻守代郡、雁门郡,以防匈奴。李牧除了天天搞训练,优待士兵,频繁侦察敌情之外,啥也不干,而且命令全军,不准出战,胆敢出战者一律斩首。
由于李牧把所有人都缩入营垒,坚壁清野,匈奴来袭也是无功而返。
李牧这免战牌一挂就是好几年,不仅匈奴受不了,底下的士兵也受不了,赵王也受不了,认为李牧胆小怕事,于是把李牧给撤换掉了。
新来的将领一来就开始出征,频繁出击,结果胜少败多,损失非常惨重。赵王没办法,只好请李牧官复原职,但李牧称病不出。赵王无奈,答应不再干涉他的军事策略。
李牧重新上任以后,还是老办法,几年不出战。但他可没闲着,军师训练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比打仗还忙活。经过几年的经营,兵强马壮,士兵憋足了劲,恨不得跟匈奴决一死战,而 匈奴这个时候却麻痹了。
于是李牧决定决战,先派大批牧民驱赶牲畜放牧,诱敌深入,结果匈奴中招,率领大批军队来袭,李牧广布奇兵,从左右两翼包抄,一举击破匈奴数十万骑兵,匈奴单于落荒而逃,自此以后十多年,匈奴不敢靠近赵国边境一步。
这就是一战而胜、一战而定。
做任何事都是这个道理,不该动的时候就是不能动,不到时机成熟,不做无谓的动作。
而大部分人,都是频繁动作,控制不住内心的焦躁,恨不得打个痛快,可惜很多时候,都是打着打着就把自己给打死了。
真正重要的工作只有两项:一个是准备,一个是等待。
在还没有成事的时候,要积累力量,厉兵牧马,要耐得住寂寞,禁得起诱惑,要等待时机,等待敌方露出破绽,想法设法引诱敌人犯错,这样才有可能一战而定。
我们平时在做事的时候,花了多少时间在准备和等待呢?通常都是冲上去乱打一番,没有什么打法和套路,然后就只能期待幸运之神降临。
02失败前提思维
一般人的思维方式是,怎么才能成功呢,做一件事怎么才能做成呢?每当听到一个消息,都觉得是机会,是不可错过的大机会,所以最后就成了终身创业者。这种人被华杉称之为叫“成功前提思考者”。
还有一种人则相反,称之为“失败前提思考者”,你跟他说什么,他觉得都是风险,他首先想的不是怎么干成这件事,而是假设干不成,只有他已经干成的那件事,他才认为能继续干成,其他的事他总是以失败为假设前提来进行思考。
《孙子兵法》强调的反而是后者,它讲的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它强调“三非”:
非战(不战而屈人之兵)、非攻(不攻而拔人之城)、非久(不久战而毁人之国)。
孙子的思想,做任何事之前,一是先考虑风险,二是考虑代价,最后才考虑利益。因为利益最容易使人犯错。
一般的思维都是“成功前提思维”,我做一件事,是为了把它做成,所以所有的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是围绕怎么成功。
但是孙子兵法的思维却正好相反,它总是以失败为前提来进行思考,首先假定这件事会败,其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是围绕避免失败、减少代价,然后再想办法准备和等待,默默无闻,十年磨一剑,伺机而动,等待一战而定。
这跟查理芒格的逆向思维非常相似,芒格思考问题总是从逆向开始。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才能得到幸福,芒格首先会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芒格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的;大部分人更关心如何在股市投资上成功,芒格最关心的却是为什么在股市投资上大部分人都失败了。
他的这种思考方法来源于下面这句农夫谚语中所蕴含的哲理:
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永远不去那儿了。
就像李嘉诚所说的,“做任何事情先考虑失败。”这就是兵法智慧的根本。
我们可能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是激情四射,认为自己一定会成功,却少了几分对风险的衡量,对代价的考虑,最后只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03先胜后战思维(先胜后战VS先战后胜)
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先想办法获得胜利地位,获取胜利条件之后,才投入战斗。而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冲上去就打,企图一边打一边看怎么获胜,心存侥幸心理。
先胜后战,在取得压倒性优势之后再作战,绝不心存侥幸心理,这就是孙子的思想。
先战后胜,先冲上去打一番看看效果,这是很多人最后失败的关键原因。
想想很多人创业者都是如此,不管三七二十一,感觉差不多就跳进创业洪流,干个一段时间,发现干不成,算了,再找一个项目,继续折腾,还是没有干成,那就换个行业,结果创业几年,这社会就跟你没啥关系了,你哪个圈子的人也不是,就被边缘化了。这就是先战后胜的心理。
而有另外一些人,他们可能大学毕业就扎进一个行业,然后稳扎稳打默默学习了很多年,十年磨一剑,慢慢变成行尊,慢慢成为高手,就等于立于不败之地了,想加薪就能加薪,想跳槽就有一大堆人等着,想创业也有各种资源,这就是先胜后战的思维。
孙子兵法永远讲的是要关注基本面,关注基础工作,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考察的都是国家的基本面,首先看大局、大势、大方向上是否具备了取胜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这些基础,就绝对不能盲目出兵。
我们做人做事也是如此,一切都是积累,要好好积累,不要想着一招制敌,把基础工作做好,把基本面调理好,然后再想着下一步。
我们很多人的问题在于,总是关注“战”,而不关注“胜”,就想着投机取巧或者速战速决,所以在没有胜算的情况下就盲目行动,甚至搭上了全部的资源资本,结果只能是无法取胜。
小结
孙子兵法里面有很多诸如此类的思维方式,与其说是作战兵法,不如说是思考问题的思维,告诉我们怎么去计算,怎么去思考、分析、判断、决策,这些才是最有价值的。
猎豹CEO傅盛说,成长就是认知升级,只有用这些新的思维方式慢慢武装自己,我们才有可能做到成长和升级。
雾满拦江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表现在思维能力上。
因此,你我要做的,就是借助对思维方式的持续打磨,从而成为自己的健脑教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