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巡山记——游弋于新平、墨江之间(附视频+干货)

2018巡山记——游弋于新平、墨江之间(附视频+干货)

作者: 一本正经说普洱 | 来源:发表于2018-03-10 11:05 被阅读0次

    2018年3月6日,墨江,青龙寨,晴。

    青龙寨位于墨江县城西北部方向常林河水库的后山上。常林河水库是墨江县城的饮用水源地,因而风景优美,生态也治理的很好。当地野生型茶树资源丰富,人工栽种的现代茶园,零零散散也能见到一些。有的是政府发放的栽培型种苗,有些则是从山上移栽下来的野生型茶种。 

    同行的春哥,一大早,就开始折腾。

    他是一个对茶有着很深执念的年轻人。这次上山,带了很多装备。烤箱、纱网、竹箩等等,后备箱被塞得满满的,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拼命压缩各自的行李。

    这位茶学专业的小伙子,喜欢做茶却并不以此为业。计划着在墨江做点白茶和红茶的试验。量不大,十来公斤,纯属玩票性质。 

    自己动手搭建的临时晒场。 

    条件虽然简陋,但做起茶来还是非常认真。

    好了,告一段落。 


    undefined_腾讯视频

    补上一段小视频。

    吃过午饭,春哥说是要带我们到另一个山头看看。

    沿218省道前行,一路风景如画。

    前方闪现一块路牌——交界。问之,说是已经到了玉溪市新平县建新乡马鹿塘村,这是彝族腊鲁支系繁衍生息的地方,是新平、元江、墨江三个地方的交界处

    建兴乡地处哀牢山主峰中段东麓,位于新平县境西南部,乡政府驻地马鹿集镇,距新平县城102公里,西南与普洱市墨江县接壤,东北与漠沙镇相接,西北与平掌乡相邻,东南与元江县曼莱镇毗邻。

    来建兴,主要是为了看一下这片人工栽种的野生型茶园

    在这里,人工培育哀牢山老野茶经过多年的试种目前已经初见成效,他们在培育过程中充分利用野生茶的自然生长习性,尽可能的不用施化肥、喷洒农药,保证茶品的品质。

    茶树间散养着一些土鸡,还有放养的蜜蜂。 

    有十余人在茶园里忙碌着,当前采摘的是芽孢,一个人一天只能采摘五公斤。

    据茶农介绍,从古到今,当地居民一直有采野生茶来饮用的习俗。与普通家茶相比,喝起来劲道大,香味浓郁,回味时间长久。

    小贴士:

    茶树的人工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使将野生型茶树种子采集回来进行人工栽种,其形态特征与化学成分也不会立刻发生变化。

    以进化类型可将茶树分为三类:野生型、栽培型、过渡型

    野生型:是茶树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后保留下来的茶树类型。 

    栽培型:是野生型茶树在人工栽培驯化的过程,不断累积基因变化,经过很长时间以后,遗传特征发生明显变化的茶树类型。

    过渡型:基因变化处于野生型和向栽培型过渡的程中,遗传特征兼有野生型和栽培型的特点。

    自然出生成长于山野林间的野生型茶树,可称之为野生型野生茶

    而这种经由人工培育管理的野生型茶树,我们称之为野生型茶园茶栽培的野生型

    继续前行,来到洋坪风景区。

    这里集山、水、花、草、林的观赏、体验为一体,有保存较为完整的近千亩高山草甸,种植有上千亩玫瑰花园。只可惜,当前还不是花开的时节。

    围着草甸的,是高山和原始森林。

    在丛林边缘,就零散分布着一些野生型古茶树,均为大理种。

    树高多为五至十米,树龄无法估量,很多茶树的主干,一人难以合抱。 

    因无人看管,目前这些茶树都处于掠夺式采摘的状态,谁先采到就归谁。芽孢刚一冒头,就被采摘一空。高一点的地方,不便采摘,枝头都被砍掉,剩下光秃秃的茶树主干,也不知还能维持几年。

    上山的路上,有森林防护的哨所,沿途也有警示牌,禁止采摘野生植物和捕猎野生动物,但是,作用好像不太明显。

    下山时,一直在回味春哥刚才的那句话:来,与这棵茶树合个影吧,过几年,也许就见不到了。

    简兮茶业

    点击关注,2018年春茶定制开始!

    附:

    茶树的植物分类是:界——植物界,门——种子植物门,亚门——被子植物亚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原始花被亚纲,科——山茶科,亚科——山茶亚科,族——山茶族,属——山茶属,种——茶种。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丰富,种类多,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现的茶组植物有47个种4个变种,云南就有35个种,3个变种,占已发现茶组植物的74%。

    云南野生型茶树有大理茶(C.taliensis)、大厂茶(C.tachangensis)、厚轴茶(C.crassicolumna)和秃房茶(C.gymnogyna)等,而以大理茶为主。栽培型茶树主要有茶(C.sinensis)、阿萨姆茶(C.var.assamica)、白毛茶(C.var.pubilimba)等。

    大理茶种[C.taliensis(W.W.Smith)Melchior]属于山茶科Camelliacceae山茶属Camellia,是W.W.Smith于1917年在对采自大理的标本中鉴定出的1个新种,根据地名定名为T.taliensis(原学名),后在1925年又被Melchior订正为C.taliensis(W.W.Smith)Melchior,大理茶是栽培茶树的野生近缘种。

    野生大理茶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云南的大理、保山、德宏、临沧、普洱和西双版纳等地是大理茶的主要分布区。已发现具有代表性的大理茶资源有勐海县的巴达大茶树,镇沅县的千家寨大茶树和双江县勐库大雪山茶树王等。

    大理茶多半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注:墨江牛角尖山野生茶群落的海拔为2180米,云南目前已经发现的海拔最高的分布点为镇沅九甲千家寨茶树群落,约2700米)的高山林地中,生长在阔叶林、竹林和杂木林等植被较完整,阴暗潮湿的生态环境中。

    蒋会兵、汪云刚等在对大理茶典型植株进行形态特征观测中发现,大理茶的主干、枝条上存在苔藓、地衣等附生物,在原生境中茶树上仅有少量的蚜虫、茶毛虫,而未遇到过严重的病虫害现象。大理茶能在自然条件下开花结果(果实较少),大理茶的形态特征集中表现为树体直立高大,乔木型;叶片大,平均叶长12~20cm,宽6~8cm,叶椭圆形,叶面平或微隆起,叶基楔形,叶面绿或深绿色,叶片无毛,有光泽,叶尖渐尖,锯齿明显,角质层厚,叶质较硬脆,叶缘为稀钝齿,叶背无毛,主脉无毛呈淡黄色,顶芽和幼枝均无毛;花单生或2~3朵腋生,花大质厚,花瓣白色,花瓣9~12枚,苞片2~3个,萼片5枚,柱头以4~5裂为多,子房5室有毛;果皮较厚,种皮粗糙,褐色或黑褐色,种子近球圆形。

    大理茶是个较为原始的野生茶树物种,又具有茶树的一切形态特征和功能性成分,其中叶片大,叶片无毛,有光泽,顶芽和幼枝均无毛,子房有毛,果皮较厚,是与大厂茶、厚轴茶等野茶区别的主要特征。

    大理茶是云南野生茶树资源中分布广泛、面积大、适应性强的一个茶树资源,是茶树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生态环境中形成了一些优势性状,如生长势强,一些内含成分低,抗寒性、抗病性强等。

    杨崇仁等研究认为,大理茶的化学成分与栽培的大叶茶和小叶茶均十分接近,属于富含咖啡因和茶多酚的类型,是迄今为止化学成分与栽培茶树最为接近的茶组野生植物

    参考文献:

    [1]闵天禄.山茶属茶组植物的修订[J].云南植物研究,1992(2):115-132.

    [2]张宏达.茶叶植物资源的修订[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84(1):1-12.

    [3]许玫,王平盛,唐一春,等.云南古茶树群落的分布和多样性[J].中国茶叶,2005(6):12-13.

    [4]陈亮,虞富莲,童启庆.关于茶组植物分类与演化的讨论[J].茶叶科学,2000,20(2):89-94.

    [5]段红星,邵宛芳,王平盛,等.云南特有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9(3):247-254.

    [6]杨崇仁,张颖君,高大方,等.大理茶种质资源的评价与栽培大叶茶的起源[J].茶叶科学技术,2008(3):1-4.

    [7]蒋会兵,汪云刚,唐一春,宋维希,李友勇,季鹏章,黄兴奇. 野生茶树大理茶种质资源现状调查[J]. 西南农业学报,2009,v.2204:1153-1157.

    [8]唐一春,杨盛美,季鹏章,汪云刚,宋维希,矣兵,马玲. 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多样性、利用价值及其保护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9,v.2202:518-52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巡山记——游弋于新平、墨江之间(附视频+干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mv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