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竹韵格律学堂】第一百九十六课‖格律诗拗救(1)

【竹韵格律学堂】第一百九十六课‖格律诗拗救(1)

作者: 舞蝶儿 | 来源:发表于2022-03-19 23:05 被阅读0次

    主讲/ 边义老师

    格律诗拗救(1)

    本句自救

    格律诗基本技法:拗救(1)本句自救。

    近体诗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为“拗”,有拗有救,才为不病。就是说,按标准句式,这个字该用平声的,你用了仄声,“拗”了,那末在本句或对句相应的该用仄声的字眼上,换个平声字,这就“救”过来了,这叫仄拗平救。若是该用仄声的字眼上,你用了平声,那就在本句或者对句的相应的该用平声字眼上,换个仄声,这叫平拗仄救。用调节平仄声的方法,使诗句出现新的和谐,这种方法“拗救”。拗救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本句自救,二是对句相救。

    本句自救,就是在一句之中,上个音节该用平声的字眼上,你用了仄声,仄拗了,就在本句下个音节另一个该用仄声的字眼上,换个平声,这就平救过来了。或者上个音节该用仄声的字眼上,你用了平声,平拗了,就在下个音节该用平声的字眼上,换个仄声,这就仄救过来了。

    对句相救,就是在一联之中,出句该用平声的字眼上,你用了仄声,仄拗了,就在对句该用仄声的字眼上,换个平声,这就平救过来了。或者出句该用仄声的字眼上,你用了平声,就在对句该用平声的字眼上换个仄声,这就仄救过来了。如果对句拗了,出句也是用同样的方法来救。

    在前人近体诗中,常常出现一联之中,既有本句自救,又有对句相救,形成本句自救与对句相救的复合,这叫作一拗双救。

    拗救有条规矩,叫作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现在分别介绍如下。

    (一)本句自救

    有两种大拗是必须救的。

    第一种是救孤平。前面讲了孤平是诗家之大忌,也是大拗,是必须救的。若是你作诗时,用乙2句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五言的第一字,�或七言的第三字非用仄声字不可,那怎么办?有办法:可将五言的第三字,或七言的第五字,该用仄声的,改用平声,这就把孤平救过来了。这种救法,五言叫作一仄拗三平救(简称一拗三救),七言叫作三仄拗五平救(简称三拗五救)。下面举例说明之。

    五言一拗三救:

    恐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仄平平仄平

    这句恰在第一个字(头节上字),该用平声的字眼上,用了仄声“恐”字,若不救便成了孤平句。于是就在本句第三个字(腹节上字),该用仄声的字眼上,用了平“天”字,这就把孤平救过来了。又如:

    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春有怀》)

    仄平平仄平

    这句的头节上字该用平声,而“北”是仄声,为避免孤平,就将该用仄声的腹节上字,用平声的“江”来救。

    不是说“二四六分明”吗?可是在近体诗中的乙1句式(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中,五言的第四字、七言的第六字该用仄声的偏用平声,成了: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仄,恰恰在重要的节奏点上平仄不合,乃至句中音节相间,联中句间音节相对,诗中联间音节相黏的规则统统不管。这似乎大大违反了平仄规则,成了平仄上的特殊形式。这种形式五言称之为四拗三救,七言称之为六拗五救。拗者,不顺也,违反常规也。可是这种五言的第四字该仄而平,第三字该平而仄,七言的第六字该仄而平,第五字该平而仄,在前人诗中屡见不鲜,乃至科举考试的试帖诗,也容许用此种句式。这种特许犯规的句式,用的人多了,公认为合辙的句式,也难称其为“拗”了,故王力《汉语诗词律学》中称之“特拗”。

    “特拗”例句:

    五言:

    仍邻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

    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

    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

    七言: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

    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游人(白居易《邯郸至夜思亲》)

    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种“特拗”句式,多数用于尾联的出句,成为唐宋诗人的一种时尚。用于其他联的出句也有,但较少。现代人作旧体诗,也常用这种句式。

    鲁迅诗: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哀范君》)

    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

    岁暮何堪再惆怅,且持卮酒食河豚(《无题二首》)

    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毛泽东诗: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喜闻捷报》)

    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答友人》)

    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送瘟神》)

    仄仄平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用这种本句自救方式,必须注意的是:五言的第一字平声,通融不得;七言的第三字平声,通融不得。一般不能把五言的平平仄平仄,通融成仄平仄平仄;把七言的仄仄平平仄平仄,通融成仄仄仄平仄平仄。如果这样通融,五言成了平仄间等,七言三仄当头后面又平仄间等,吟第二种是锦上添花式的本句自救。在前面介绍的律式表中,平仄可以通融的字眼,一般无须拗救。可是许多人在作诗时,有意无意间,造成了拗救的局面。这样,在声调上更和谐,节奏更鲜明。例句如下:

    1.第一字该平而仄,第三字该仄而平。

    镜湖流水漾清波(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只研朱墨作春山(鲁迅《赠画师》)

    曙光初照演兵场(毛泽东《为女民兵题照》)

    2.第一字该仄而平,第三字该平而仄。

    亭脊太高君莫拆(白居易《高亭》)

    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牡《泊秦淮》)

    心事浩茫连广宇(鲁迅《无题》)

    班竹一枝千滴泪(毛泽东《答友人》)

    这种本句自救只限于七言的甲1、甲2、乙1三式,若用于七言乙2式就成了孤平句了(平仄仄平仄仄平)。起来拗口,听着不顺。

    2022.03.19 舞蝶制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竹韵格律学堂】第一百九十六课‖格律诗拗救(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on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