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慧《新零极限》D9】2017.10.13
一个清晰的意图——不是出自绝望或欲求,而是以一种小孩般的信任、信念与玩乐之心陈述出来——将会引出令人难以预测、难以谋划的美妙机遇。
——乔•维泰利博士
乔在2006年举办了一次私人工作坊,名为“超越彰显”。期间解释了三种显化你所期待的实相的方法:
1.借由预设:如果你以一种无沉知的状态来生活,那么你将会默许自己的无意识以及他人的行为创造出你的生活现实。而这就是未觉醒的生活状态。
2.借由选择:你可以有意识地陈述自己的意图,它会让你的身体、头脑以及心灵全部聚集于一点,令三者同心协力地向一个既定方向运作。这种状态会比缺省状态要好一些,因为此刻你相对更觉醒,也更有力量。
3.借由灵感:此处你允许神性或零状态向你传递灵感。它们仿佛全部来自空无。如果你放松并放手,让自己处于觉知与觉醒的状态,你就能够接收到令你瞠目结舌的新观点。而这是一种令人超级振奋的、更加开悟的生活方式。
意图依旧强而有力。你可以为自己想要的任何事情下意图,但更聪明的做法则是允许神性来赐予你自己所希望的——或者更好——的选项。这就是让灵感来主导你的生活。
让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意图源于你的小我,奠基于你的过往。它们是基于你的头脑认定为可行之物。这就意味着意图是基于你当前所背负的数据的。它们统统都是记忆的产物,它们的本质是内嵌的局限与规条。
另一方面,灵感则可以令你的头脑震撼。
灵感源于一切,即你可以称之为神性、零状态、上帝、道等。它涵括了你的头脑,却远远超越你的头脑。如此你方能超越自己曾经的一切想象。
觉醒的四阶段
还有一种看待它的方法,就是从觉醒的四阶段的角度来看。
1.你是受害者:大部分人都活在这第一阶段中。无论发生了什么,看上去都是除我以外每个人的错,或者至少是除我以外某个人的错。全世界都是我指责的对象,而我也乐于玩这指责游戏。大部分人都活在这一阶段中,正如梭罗指出的那样:“那是无言的绝望的人生。”
2.你获得掌控:电影《秘密》《相信就可以做到》,以及《想有钱就有钱》这类书籍,全是关于重拾你的力量。你从中学会了下意图、观想以及彰显的法则。这很有趣——甚至会令人激动不已。但到了某个点上,你会迎头撞上某个你无法掌控的东西,通常是死亡或者某个严重的疾病,此处的你又被局限住了。而这将会为你进入下一阶段铺路。
3.你学会臣服:这第三个阶段就是修•蓝博士教导的“荷欧波诺波诺”阶段。你不再试图掌控世界,不再试图改变世界,你只是努力清除自己的意图,以便让灵感涌入。你开始信任一个已经在动作的计划与进程。你学会让自己调频进入源于神性的生命之流(它位于整个表相世界下面的最深层)。你开始信任它了。
4.你开始觉醒:在这最后的一个阶段中,你的小我完全隐没于神性的心灵(消融于天心之中)。极少有人能够走到这步,但确实有人走到了。从外表上看你无法分辨他人是否开悟,这一步源于恩典。你没法强行令觉醒发生,你无法强行令觉悟发生。觉醒根本不取决于你,开悟亦由不得人。你所有能够做的,不过是清理,清理,再清理,随时做好准备而已。然而,再强调一次,吸引力法则并非被删除掉了,正好对于大学生而言,小学阶段还是必经之路。它是你进化,以及觉醒阶梯的一部分,或者就像过来戴维•霍金斯博士所说的那样,它是你的人类意识图谱中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本无矛盾,只是在不同的心灵层面上运作。
乔•维泰利说,吸引力法则就像是重力——总是在那里,无论你是否在意它——不停地发挥作用。只是它并非理解生命的全部。比它更强大的工具是灵感。
聪明的做法是腾出时间,允许灵感涌现。
设定意念。
然后清理并放手。
很简单,是吧?是的,这是一项均衡之举。你想要聚焦在你心仪之物上——但却无执着,无强迫,无须求,无绝望。如果心中有任何的负荷,你可以对它进行清理并释放。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让自己待在一种“这样岂不是很酷?”的心态中。
关于吸引力法则,人们通常碰壁之处,即在于想要弄明白这件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他们会设定一个意念,然后就开始疑惑,开始担心自己到底该做些什么,好让意图中的结果能够如期显化。
他们要搞清楚这件事是怎么办到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当你下定一个清晰意图之后,你的临门一脚即在于对此意图放手,放松下来,聆听灵感之声,在它的指引下采取行动。
乔引入想要见阿诺德•施瓦辛格的全过程:有一个新的意图,就想要见他!
有这个意图后并没有为此事应当如何实现而发愁。当我说“放手,依据灵感而行。”我的真实之意是放下所有的执着、瘾(执迷)和对结局的需求。而这是需要信仰和信任的。它需要你的内心非常的清明,知道自己的意图将会显化,而这份显化有着它自己的节奏、时间与空间上的安排,而且还有着另一种可能性,就是说更好替代品会出现,取代曾经的意图。所以我们才需要放手,不再质疑,也不再去控制它的发生方式。
这就是不执着——但这还只是方法中的一部分。
另一部分是,当你接收到灵感的讯息时,行动吧!
你看出它是怎样运作的了吧?
一个清晰的意图——清晰的陈述,却不带任何的绝望或需求,反而有着一种孩子 般的信任、信赖和娱乐的精神——将会把你引向难以策划、难以预期的机遇,超越人力,浑然天成。我们的工作只是在灵感之声显现时,听命而行。
这就是吸引力法则的运作方式。
什么样的意图,在你陈述时既会让自己感觉开心,又能令众生受益?这个问题简直要把吸引力法则累趴下了。所以还是放松吧,别去操心这一切应当如何实现,或者你必须做些什么才能保证它的实现。你只是等待灵感的召唤,然后顺势而为。
什么是你最慈心善念的意图?
将它陈述出来——然后放手,只是带着对于内在驱动力的一份警醒,留意来到你身边的机会。当你感觉到灵感的召唤时,行动吧——如是你的梦想必然成真。
此刻“荷欧波诺波诺”的助益就显现出来了,当你感觉自己陷入了执着、上瘾,或者对某种结果产生了依赖,就需要清理掉它们。你真正需要的是处于零状态,让你的意图变得可有可无,让你对自己的意图不产生依赖。
修•蓝博士提醒到说,你根本无须下意图。“你只需要做清理,让神性能够流经你就好了。”
乔•维泰利问修•蓝博士:“如果你一直清理,会不会浮现出某个行动层面的指引,而你则顺势而为?”
当然了,他迅速的回答到,“随着你的不断清理,你就会清除所有的障碍,于是零会告诉你应该做什么。
再一次,实践“荷欧波诺波诺”就是清除头脑中的杂草,清除传承的记忆,以便你能够听见灵感的呼唤。
随着灵感动起来
灵感有点像是来自于神性的指引。它比你的头脑层面深多了。你可以在自己的身体里面感受到它,感觉仿佛是有一个比你更宏大的存有希望你做某事,会在你的心里轻推着你。
下意图并没有什么不好。
但是,一个更高端的生活方式则是不断地清理,直到灵感出现,然后把这个新灵感当成是自己的新意图。把这个受灵感启发的新意图当成是你的行军令。到了那个点上,所有你需要做的,不过是一边行动,一边保持超然的不执着态度,对于结果完全臣服,一边不停地清理。
这就是打开通向觉醒之路大门的密码锁之钥——你有欲求,同时你又没有欲求。你有意图,同时又没有意图。你想要某物,同时你又不想要。当你在追求受灵感启发的意图时,你的心态却是全然地放手。
当你开始拥有如此坚定不移的信念时,即便自己毫不知情下一秒钟将会发生什么,却敢于相信当下和此刻中的一切存在,那么你距离零状态主又近了一步。如果你感觉这么做有困难,那就运用“荷欧波诺波诺”来清理所有的障碍。所有的疑惑以及不确定之感不过是你电脑中的数据而已。清除它们,你就会自由。
一旦你自由了,你就能够拥有任何你想要的东西,可以做到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可以成为任何你愿意成为的样子,但凡你想像得到的心愿都能够实现——但或许你会足够聪明,不再自行谋划,而是转而选择神性对你的一切设想。
记住,持续地清理,再清理将会移除心灵中的一切障碍,允许某个更加宏伟的存有降临。
清理,清理,再清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4705011/fc74c22c79ab294d.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