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眼

作者: 画里木 | 来源:发表于2018-12-19 14:27 被阅读85次

    《战国策》的作者刘向写了很多书,在《新序》这本书里,有一个叶公好龙的故事,说是有位叶姓公子很喜欢龙,真龙听说后就来看他,结果他见到真龙,拔腿就跑,吓得失魂落魄。刘向的意思,某人看似好龙,实则是喜好似龙非龙之物。也就是说,他喜好的是某种虚幻的梦,当梦想成真,却被真龙给吓尿了,实在滑稽可笑。

    其实这不是笑话,这是现实中经常发生的让人困惑的事。世人好做美梦,什么都想要,还要多多益善。人之常情,谁不想拥有金山银山呢?然而,事实和梦想往往是两回事。任何人都有其不可承受之重,有人当不得官,有人发不得财,有人见不得美色,有时甚至不能有头脑。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头脑虽好,有时难得糊涂。所得并非多多益善,假如所得过重,超过了承受能力 ,就可能让人失常,或是把人压垮,或是让人癫狂。叶公子兼而有之,他出气不匀,几乎被吓死过去。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遇到庄重场合就忍不住地打哆嗦,紧张的汗流浃背。这不是胆子小,而是心脏太小,装不下这样的大场面。如果把能力排个序,排在第一位的,可能是把握的能力。事情来了,首先要把持得住,若把持不住,就会变成一个笑话。寻常人不办非常事,非常事全靠非常人。老子的非常道,其中就有这层意思,道掌握在得道者的手中。慧能教给人慧眼,老子教给人道眼。把握的能力,可称之为三观、人设,这里称之为道眼。

    老子观天地之往复,用的就是道眼,或者说,道德经全篇都在讲道眼。拆解道德经是一件大工程,我们单说道眼,该怎样得到它,谁可以得到。

    道家后来讲天眼,这是退而求其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在道之下,之所以求天眼,大概是以人体为依托,头顶即是天,在头顶感应道,所以叫天灵盖。这些道家的发挥,我们不用管它。其实,道德经讲的很清楚,道眼很简单,就这几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古,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老子说,大家都在传授观察天地万物的办法,我也传授我的办法。根本的一条,损中得益,益中生损。比如说,王公自称孤家寡人,为啥?你的地位并不是英明神武得来的,人民拥戴你而已。损中得益,要时常贬损自己,让属下感觉自己能,只有属下拼命干,他们有出风头的机会,你才有成功的机会。如果总是你冲在前面,好像是你很能,其实,不知道哪一天就死了,你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因为益中生损,你能自然属下不能,谁拥戴你?万物阴阳调和才得以存续,就像人体,孤零零一个脑袋是活不下去的。你就干冲气这一件事,就把握了道,然后一而再,再而三,三生万物,所以生生不息。谁能得道眼?守一为天下式,做个会守的人,要守得住。

    守得住,这不是道德经的重点,老子只是说,上善若水,大海不争而万川奔涌,其秘密就是下流。道德经的重点是守在哪里,守在气息生发的地方,守在玄牝之处,也就是生死的关口。天地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天地总是对新的生命充满偏爱,对强壮的生命予以减损,所以能维持生态的平衡,万物也不会长到天上去。天之下有地,地之下有人,这就是限度的秘密。

    生死关口在哪里找,道德经举了很多的例子。归根结底就一条,致虚极,守静笃。宁静以致远,静得下来,谁都看得见,这靠缘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qk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