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眼

作者: C君诺 | 来源:发表于2021-01-23 12:41 被阅读0次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范成大也在诗中写到过“诗眼”:“道眼已尽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
诗眼,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是诗歌中最开拓意旨和表现力词句。
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
诗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句,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
而且这样的词句,要在诗词的关键部位,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所以,诗眼的锤炼,要立足于全篇,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通过描写晚春时节海棠花的凋谢,抒发了词人的感伤情绪。最后一句“应是绿肥红瘦”是这首词的词眼。
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抑郁的情境。夜来风雨骤起,烦闷愁人,于是借酒浇愁,昏昏睡去,但一觉醒来,酒意并为消尽。三四两句,写在酒意朦胧中,记起了昨夜的风雨,它是否摧折了园中的海棠呢?于是深情地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回答却是漫不经心的,居然说“海棠依旧”。
这时,女主人不无嗔怪地连声反问“知否?知否?”紧接着道出那最精彩的一句:“应是绿肥红瘦”。这几个寻常字眼,经李清照这么一组合,其色泽和韵味便油然而生。这只是就对风雨后的海棠树的描绘而言。
在描绘中还有更深一层的情意在。这就是随着对海棠花谢的深入描绘,词人的惜春怜花的情绪也达到了高潮,在这种对春光的留恋与惜别中,委婉地寄寓着对自己青春将逝的烦闷与苦恼。
可见,这一句是含义丰富的情景交融的彩笔,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从而成为历代人们传诵的佳句。
诗眼在句中的作用不一而足,以下是几种典型作用:
一,用以翻出新意。如:“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中的“恨”改为“幸”,“恨太平”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幸太平”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诗意迥同。
二,借以增添情趣。如;“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之“中”改为“深”,“里”改为“冷”,,使得原来只是用以指示方位的“白玉堂”,“水晶宫”,转眼间显得雍容华贵,超凡脱俗。
三,靠它增强形象性。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秦观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是取“抹”“连”的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
四,有的诗眼关乎诗意的精确。如一首咏早梅的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梅。”若将“数”改为“一”,“一枝”与“早”丝丝入扣。

相关文章

  • 诗眼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范成大也在诗中写到过“诗眼”:“道眼已尽诗眼在,梅...

  • 诗/ 【眼】

    一海 一蓝 一璀璨 一天 一望 一星辰 一闭 一泪 一婆娑 一睁 一笑 一世界

  • 眼|诗

    眼 看见蓝天 抹开人生第一次自由 眼 看见绿草 抹开人生的第一抹绿 眼 看见母亲 抹开人生的第一种爱 眼啊 我想感...

  • 诗眼

    我觉得一首好诗 一定会有一眼泉 当你阅读时它像喷泉一样 涌出清澈的水 滋润你的心房 我觉得翻开二十多年前的日记 几...

  • 诗眼

    蕙若在诗词群常提及诗眼,我不明所以,甚绝杳溟。 近读其文章,于诗眼虽未能尽解,略知其为画龙点睛之笔,有无之间,乃壁...

  • 【竹韵格律学堂】第三百零十二课‖诗眼炼字四法

    主讲/ 诗眼炼字四法 古人论诗,有诗眼一说。所谓诗眼,是指诗句中着力最多,用得最精工、最警策的那个字(词)。诗眼用...

  • 诗词创作技巧系列14:语言技巧5

    何谓诗眼? 诗眼亦称句眼,与古典诗词词性转化(词类活用)关系密切,在修辞谬理组句中应用极为广泛。诗眼之说,最早源出...

  • 秘境:诗词眼目

    何谓诗眼?诗眼亦称句眼,与古典诗词词性转化(词类活用)关系密切,在修辞谬理组句中应用极为广泛。诗眼之说,最早源出释...

  • 读诗

    读 诗 文/黄影 一眼能看透的诗 用眼睛快读 二眼能看懂的诗 用心慢慢读 能看上三眼的诗 用时间去...

  • 诗眼在一首诗中起什么作用?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什么是“诗眼”?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文有文眼,这三者是不是一个东西? 从定义上来说,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zy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