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女人是唠叨的,严格的,敏感的,焦虑的,女儿如果喜欢妈妈,她的性格就会靠近妈妈,也变成一个这样的人。
如果女儿不喜欢这个妈妈,她就会走向妈妈的反面,变成内向的,压抑的,甚至是肥胖的,否认自己的生命状态。
如果是养的儿子,这个妈妈是严格的,苛责的,事多的,固执的,倔强的,这个儿子长大了之后的人格大多数都是个窝囊废。他大概率会找一个固执的,倔强的,直爽的,不会说话的,嘴贱的女人当媳妇,而这个妈妈年轻的时候和婆婆斗,后半生一定会和儿媳妇斗,所以这样的女人是战斗的一生。
如果这个爸爸是严格的,苛责的,事多的,不管孩子的,忙自己的事的,还好抱怨和指责的,如果他养了女儿,这个女儿已经废了。除非系统学习,奠定这个女孩的安全感和力量感,否则这个女孩儿一辈子都将活在自我否认和不配得里,这个女孩大概率会找一个大男子主义的男人当老公,继续“享受”着曾经的父亲对待自己虐心的感觉,虽痛苦,但已经习惯了。
如果这个爸爸养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注定是一个倔强的,固执的,甚至不尊重自己母亲的,也不会尊重其他女性的一个儿子,暴虐的性格,反社会的人格,攻击别人都会展现出来。
综上所述,爸爸和妈妈的角色不是咱们倡导的成长型思维的,学习型思维的,你的下一代注定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心理缺失和人格缺失,你关心的学习是孩子人生当中最小的事,最大的危害还没绽放出来。
比如一个女孩在不开心的家庭中长大,对母亲有着极大的怨气,这样的女孩长大成为母亲之后,他的理性告诉他,我不想成为我妈妈那样的人,我要对我的孩子好一点。但是一个缺乏被爱经历的女人,她没有被爱的经验,所以他没有爱的能力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于是理性告诉自己要好好对孩子,但是潜意识受你几十年来的原生家庭的影响,你将无法控制它,你逐渐的活成了你最不喜欢的妈妈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