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刘润老师带来的是比例偏见,它分为两种。“显性”的“比例偏见”,是不顾基数的不同,认为50%的折扣比10%的折扣更便宜,买1送25比买1送3更划算;“隐性”的“比例偏见”,是明明同样比率下,认为10/200比1/20更大,13.5‰比1.35%更触目惊心。
大众的心理就是这样,即使在比较的时候大家都可以算出概率,但依旧会选择听上去大的那个数字。更何况在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选择,呈现的时候多加思索,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之前没有考虑过,同样的数字同样的概率,是否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呈现。现在发现,不过是表达方式的不同,或许会带来更好的收获。
刘润老师在最后提了一个问题:112件工作,完成了95件。为了激励员工,你觉得说:A)完成了95件;B)还剩17件;C)还剩15%,哪个的激励效果更好呢?如果是我,我会告诉大家,我们已经完成了95件,胜利在望啦!100多在工作量来看本来就是个很大的数字,而完成95,确实给人一种已经完成了95%的错觉,非常直观明显的告诉大家还剩下没多少了,大家一起加油干啦。
那在平时办抽奖活动的时候,比如最大奖的中奖率是百分之一,客户一定觉得几率太小啦。但如果我规则里面,将奖券设置为1000份,并告知顾客,只要你购买了我们的产品,凭销售凭条即可抽奖十次!我会继续告诉顾客中奖率是百分之一,但是可以瞬间让客户觉得提升了自己的中奖率,更有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挖掘人们内心的比例偏差,制定不同的活动方案,很有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