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202531/fe0535873d62ec02.jpg)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几天的天气,正应了这样的节气,让人无端生出几分愁绪。
昨天看了网友临湖风徐老师的简书,写的是他的大舅子因病过世,在木圆堂办丧式的故事。写到当地风俗,有一句俗语:忤逆媳妇守孝堂。
女儿再孝顺贴心也是外人,回娘家奔丧只是客人,为父母送终,操办丧事,是轮不到女儿出场的。儿媳妇再忤逆,为公婆守孝堂却是规矩。所以有那句俗语“忤逆媳妇守孝堂”
其实有很多的儿媳妇,平时对公婆多忤逆,丝毫谈不上孝顺。但是老人走的那一天,她却在灵堂上涕泪横流哭天抢地。乡下还有哭丧,就是拉长了调子像唱戏一样,拉长了调子诉说死者的生平,自己的不舍。
不知道的人肯定觉得这个儿媳妇平时对公婆有多么贴心和孝顺,有多么舍不得老人离去。其实么,全本都是做戏。这样的儿媳,基本上就是平时对老人不闻不问,老死不相往来。一旦死了,却做出这样子来感动自己。
从前乡下这种情况还蛮多的,村里熟悉这情况的,自然是四邻侧目,都在背后鄙视奚落:死人肚里自得知!
有些人家姑嫂不和,借着哭丧的机会,女儿和儿媳在孝堂上夹枪使棒,指桑骂槐,我们苏州人称为“借着和尚骂贼秃”,真是一场闹剧。
所以老底子村里有人家办丧事,婆婆妈妈是很喜欢去看的,就像看戏一样精彩纷呈。是真正的一场人间闹剧,比编造的那些戏文故事要精彩真实太多了!果然人生如戏啊!
吴地风俗,除了“忤逆媳妇守孝堂”,儿媳妇还要在出殡的时候哭喊几声“亲大人”。据说,只有儿媳妇在丧礼上喊了这一声,老人才算功德圆满,做了大人,不然,他到了那个世界也还是恓惶的,没有做到大人。所谓养儿防老,这也算是最要紧的一种。
特意在徐老师的文章下面留言,告诉他这个风俗。
徐老师回复:我们这里喊“阿爸好爷啊!”
这一段描述,是不是很有现场感?如果有外地朋友不了解,又感兴趣,可以在网上搜索滑稽戏“哭妙根笃爷”。
一百多前,苏州有一位滑稽戏泰斗王无能老先生。老先生自然早已驾鹤西去,但是留下了很多珍贵精彩的滑稽戏经典段子录音。其中以这段“哭妙根笃爷”最为经典出名。后世很多滑稽戏演员都学唱过,一直流传至今。
这是模仿小寡妇哭亲夫的方式演唱的一段滑稽戏,因为表演夸张,丝毫没有伤心,满满都是笑料。第一句就是拉长了调子的哭腔:我格,妙根笃格,好爷好亲人啊!然后是一句长长的哭音,最后还要在喉咙里来个转折的“呃”音,形容一时伤心昏厥,好不容易才缓过来了。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索试听,千万记得不能喝茶吃饭,第一句就会被惊叹,然后肯定笑得喷茶喷饭。
还有一部老电影,名为《小小得月楼》,其中也有一段,形容饭店服务员粗心大意,把喜宴和丧事安排在了同一个厅里,可想而知会引发怎样一场闹剧。
苏州小寡妇满腹委屈,拉长了音调当场就在饭店里哭了起来,就是用了哭妙根笃爷的调子。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在网上搜索,这个有视频版。
苏州和吴江不过相距二十多公里,风俗习惯基本相同。今天特意讲点轻松的故事,冲淡一点清明节气的阴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