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一个由宝盖头和“豕”组成的字,一开始的本义是指和亲人所住的地方。
但为什么宝盖下面不是”牛“,不是”羊“,不是”犬“,而是”豕“(猪)?
大抵是因为人类一开始养牛是为了耕种,养羊是为了祭祀,养犬是为了狩猎,而猪这种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干不了的动物只能被养来吃肉。于是乎在房子里(宀)养豕的地方,有肉的吃的地方就成了“家”。
但古时候养猪不易,不像现在有那么多饲料可喂,猪仔成活率那么高,一年能杀一次猪的人家其实并不多,于是杀年猪成了很多家庭一年到头最盼望的事情。
我记得我小学的母校还有每年年关杀年猪的习惯,老家的少数民族如壮族、苗族、仡佬族等,现在还有每年将猪肉腌成腊肉、腊肠的习惯,想来也是由来于此。
而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肉已不再是多少让人翘首以盼的事情,猪的地位也大不如前,已经不再是有猪(肉吃)才是家的年代了。那“家”这个字,这个宝盖下面要换成什么才更贴合现代社会和文化呢?
其实不用另想,我觉得“母”字就很好,有妈的地方才叫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