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一群奶奶、外婆聚在一起讨论着她们的育儿心得。几个孩子就在她们身边玩着。其中一位上了年纪的看着另一位一脸羡慕地说道:“还是你们家女孩好养,我家的这个野的要命,一刻不停,一点都不听我的话。”
另一位看看自己的小孩略带自豪地说:“嗯,我家的一直蛮乖的,很听话,有时候不听话了我要打她的。”
路过那里的我瞬间想到了自己儿子,在他奶奶家里如猴子一般上蹿下跳一刻不停歇时,他的奶奶也是嘴中念着:“快点下来,要摔倒的!臭小子,一点都不听话!”
看来,在很多人眼中,乖,听话是衡量一个孩子是否是一个好孩子的标准。
不知道这些场景是否在你的身边发生着:
1、乖,听话,幼儿园里面要和其他小朋友好好的!不许抢别人玩具!
2、今天有没有乖乖地听老师的话啊?(孩子点头)真棒!带你去买好吃的。
3、XX,快点把XX事情做好!一点都不听话!
······
老人家们口中的“乖、听话”这句话真的是对的吗?
其实不然,当一个孩子没办法说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压抑的。那么他说出口的“是”也完全是违反自己的本意的。
当这种压抑常年累月无法释放的时候,轻则反抗叛逆:顶撞父母、暴躁易怒、离家出走;重则抑郁轻生:仅因老师批评几句,成绩优秀的女孩跳楼自杀;甚至会酿成惨剧:当年的“詹尼佛事件”中的詹妮佛就是人们口中的乖孩子,成绩优秀,对父母言听计从。
当她被父母太多的“不许”禁锢的时候,最终崩溃,雇佣了三个人杀害了自己的父母。
如果侥幸没发生这些事情,还有一重更深远的影响是从小被教育要乖要听话的孩子,他完全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自己的主见。
事事都听从父母的安排,对自己的学习、事业没有任何的想法。也就有了我们常见的乖乖女、妈宝男了。
那我们这些做父母的该怎么做呢?
一、接受孩子所有的感受
是的,你没看错,是所有的感受。感受没有对错之分,孩子和我们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感受去代替孩子的感受。
在孩子说他的感受的时候,我们竖起耳朵耐心的听就可以了,想当然的把自己的人生鸡汤倒给孩子那只会适得其反。“快把饭吃完!不然要饿的!”这样的声音想必没少听见。还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我冷。
当孩子觉得自己的感受被大人完全接纳了的时候,他才能改变自己的情绪,从而进一步调整行为。
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一本书中向我们介绍了接受孩子感受的几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这样啊······”等来回应他们的感受(小编注:当然你得看着他们说。)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二、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当我们希望孩子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他们有时候是不乐意的,因为他所想要的和我们要求的是矛盾冲突的。这时候千万控制好我们自己的情绪,不要一冲动就拉下脸来,噼里啪啦一顿骂甚至一顿打。那么做只会加剧孩子内心的反抗抵触。
让孩子与我们合作同样有几个技巧:
1.向孩子描述你所看见的
2.用简短的语句提示他
3.用一两个简洁的词语
4.说出此时你的感受
5.将你想表达的写在便条上
写在最后:希望我们的父母都有颗敏感的心,想到孩子们内心真正需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