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一曲想象教学的浪漫之歌

听一曲想象教学的浪漫之歌

作者: 崂山美 | 来源:发表于2017-12-24 19:31 被阅读0次

           

    听一曲想象教学的浪漫之歌

    秋天的南京还是一片葱茏的绿意,这个底蕴厚重的六朝古都散发着难以言说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和学者。苏派作文名家课堂展示就像强大的地心引力,让一群群语文教学的挚爱者不远万里,从四面八方奔向南京。

    跟随 “林诗红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同仁们,我们一行七人来到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领略了苏派作文教学的名师风采。不管是跟随名师的脚步徜徉课堂,还是聆听专家的课后点评,苏派作文教学的灵动和温婉,正如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韵,在我的心底轻轻流淌,欢唱成一曲久久难以忘怀的浪漫之歌。

    马本盛老师执教的“学会联想与想象”,放飞学生心灵,激活学生沉睡的生活体验,正如一首浪漫的小夜曲,静谧甜美,令人遐思。

    课堂导入是从学生的一首小诗《秋风》开始的。

    秋风

    沙沙,沙沙!

    落叶打起了旋儿,

    在空中翻飞起来。

    风轻轻的捉住了落叶,

    捧在手上欣赏了好久,

    才依依不舍地放下它。

    沙沙,沙沙!

    风来到了小姑娘的身边,

    小姑娘的辫子翘了起来。

    风将她的辫子把玩,

    直到乱成了一团,

    才不好意思的悄悄溜走。

    沙沙,沙沙!

    风行走在满树的桂花上,

    桂花轻盈地浮动着。

    风小心翼翼地,

    从花中撷取香气,

    将手轻轻一挥,

    桂花香满庭院。

    最后它把手插进口袋,

    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沙沙,沙沙!

    风又去了哪儿?

    这首小诗想象丰富,语言轻快,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把风塑造成一个可爱的孩子,他欣赏落叶、把玩小辫、撷取桂花的形象让人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对风的动作描写细腻,画面感非常强。如果不是马老师点破是自己学生的习作,我还以为是哪个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呢。可见马老师平日对学生的指导功夫了。

    品味这首小诗的味道,学生发现是用转换的手法写秋风,把风当作人来写的。其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不难,在郑愁予的《雨说》里,诗人把雨塑造成一个温柔可亲的阿姨,表达对儿童的关爱,用的就是这种手法。只不过,要符合景物的特点,让转换的形象符合人物对该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并且通过典型的意象营造鲜明可感的画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作者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所以,由这首小诗引出联想和想象的概念,引出这节课的写作重点显得自然贴切,易于接受。

    出示课题之后,马老师让学生回想在学过的课文里,有哪些篇章或语段里有联想和想象的句子。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一下子被激活了,当他们说出《天上的街市》《荷叶母亲》《春》等题目时,老师们都知道他们已经从自己熟悉的文章中找到与新知的连接点,新知也就不新、不难了。这也是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但是马老师并不是简单的回顾旧知,而是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让学生得出联想和想象的方法。

    生:齐读《天上的街市》

    师:诗人由街灯想到星星,由星星想到街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呢?

    生:因为街灯和星星有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有时还一闪一闪的。

    师:诗人由牛郎织女的故事想到什么?

    生:诗人想到牛郎织女骑着牛儿趟过天河,在街市上闲游,想到他们幸福的生活。

    师:嗯,这幸福的生活里寄予着诗人美好的理想。所以说,“联想”指由于某人或某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想象”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读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了朱自清的《春》,我们来看作者对“春花图”的描绘中有哪些联想和想象呢?作者又是如何联想和想象的呢?

    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联想,是从花的颜色方面来联想的。

    生:“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是想象,是从开花想到了结果。

    生:“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是由花开得繁茂想到人争着抢着一样,是从花开的感觉方面想象的。

    生:“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是联想,是从花开得明媚而且若隐若现的特点方面联想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联想和想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在春花图里,作者从颜色的相似点展开、从有花必有果的因果关系展开、从花开繁茂不甘落后的感觉展开等等,只要找到相似处,想象合情合理即可。

    有了这一段师生对话、平等交流的铺垫,学生对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就不觉陌生了。其实生活中,我们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些联想和想象,甚至于会出现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可是有的孩子不知道或者说不善于写进文章里,更不知道联想和想象产生的奇幻效果了。接下来会是怎样的练习呢?毕竟阅读、赏析、对话、交流、总结、归纳都是为下一步的写作实践打基础的。

    马老师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直接抛给学生一个想象练习,而是由易到难,由物象到意象,由单体到画面,由句到段再到篇,层层递进,层层深入,最后水到渠成地把这节课的训练重点落进了学生的整篇习作中。

    练习一:对于“伞”这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从不同角度发挥联想,你能想到什么?为了营造情境,PPT上几张图片一下子让人脑洞大开。十几个学生发言异彩纷呈,老师顺势总结。

    功能:庇护、保护(伞)……

    形状:蘑菇、荷叶、裙子……

    色彩:黑色---  花的---……   

    爷爷奶奶送伞的往事;

    许仙与白娘子的传说;

    那一段秋雨绵绵的日子……

    练习二:由“落日”,你会想到什么?

    几个学生大多从意象方面展开联想,合情合理,却也是约定俗成的,比如由落日想到老年人,继而想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诗句,想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或者由落日想到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到《藤野先生》中提到的“日暮里”这个地名,想到作者的爱情情怀。应该说,学生的回答是比较精彩的,可见联想和想象的思维已经打开,可是作为老师的教学设计,我更期待他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巧。

    果然,不负所望。马老师用PPT呈现了雷抒雁的一段文字。

    那是谁家的孩子,竟这样粗心大意,你看,红艳艳的一个气球,丢落在一丛树桠上,就跑回家了。他妈妈喊他去吃晚饭吗?也许,扯不断,他哭叫着就找妈妈了。你看,一群群的鸟儿远远飞过来,望着那红红的气球,在争吵着:有的嘲笑那傻孩子,有的在为那孩子惋惜。

    孤零零的气球,独自爬下树梢,也许,它想去寻找它的小主人。于是,尖锐的树枝撕破了它的衣服,它泄气地趴在地上哭泣,慢慢地睡着了。

    圆圆的明月,是它的影子呢,还是它的梦?

    最后一段令人拍手称妙的文字是最后呈现的。马老师用这个例子告诉学生们,并不是所有的想象都要合情合理、约定俗成,在特定的环境中,一些打破常规的想象反而会产生独特的效果。是呀,正如这个气球的喻体,又有谁能料想到它竟然是落日的本体呢?恐怕读完了最后一行文字,才恍然大悟吧。

    接下来的练习三,物象是树叶,要求写出画面感,并有一定得情境。显然,这个练习提升了难度,已经有句到段了。学生现场的习作,被老师用手机一拍,便传到了大屏幕上,老师做了及时点评。

    练习四,已经由段的练习到了篇的练习,马老师的设计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他让学生修改作文《秋天里最美的风景》,用红笔圈点需要修改的地方,添加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并说出这样添加的理由。几分钟后,学生做了交流,老师也做了简单评价。

    课堂小结环节,马老师给了学生三点建议: 一、仔细观察 二、勤于思考 三、保持好奇力。这是写作的不二法则,更是热爱生活的体现哦。

    课后作业是:

    发挥联想和想象,为本单元课文《皇帝的新装》续写 一个故事。不少于500字。

      提示:

        1、想象故事发展的各种可能;

        2、想象情节合情合理,人物言行与性格相符。

    至此,一首宛转悠扬、旋律明快的“小夜曲”奏完了,曲风优美柔和却富有斗志;曲调委婉动听,却能点燃人生之斗志。小夜曲的特点在马老师的课上有着鲜明的体现,听罢,还有余音绕耳久久不消的感觉。收获满满,不虚江南秋日行;志趣盈盈,堪怜语文落红情。

    听一曲想象教学的浪漫之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一曲想象教学的浪漫之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ih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