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个作者叫李娟
跟着李娟的《羊道》,我们来到了深山夏牧场。阅读这本《羊道·深山夏牧场》,是一次愉快的经历。不仅仅是因为,对于哈萨克族的这个大家庭,我们已经很熟悉,还因为,李娟的用笔,很神奇。
跟着她的脚步,我们用她的眼睛,近距离观察了哈萨克族扎克拜妈妈一家的生活。那是我们从来没有机会经历过的生活。
哈萨克,这个地道的游牧民族,正在逐渐地消失着,现代城市的生活魅力太大了,以至于来到这与世隔绝之地,会恍然间觉得世界都不一样了。
李娟把这种种的“不一样”,用朴素又带着幽默的语调一一记述,在我看来,这几近成为哈萨克族活生生的研究史料。
但更难得的是,李娟还看到了,哈萨克和我们所有人都相同的那部分。这部分,反而是容易被大家所忽视的,但却也是极为重要的。
2.天地之间,我们共同的情感
草原上的生活,远看,充满了诗意。近看,却满是荆棘。
李娟,她是一个奇女子,深入祖国的高地,她深深地爱上了那片土地。“羊道”三部曲,《深山夏牧场》是这三部曲的尾声,然而,余韵悠长,我们跟随着李娟,在回顾中依然久久不能忘怀。
那是另外一种生活,那生活,承载着原生态的牧民们,他们多舛的命运。哪怕亲如一家人,在这片草原上,李娟也感受到了自己身为外人的孤独。
她在《羊道·深山夏牧场》中这样说,“我永远也不曾——并将永远都不会——触及我所亲历的这种生存景观的核心部分。它不仅仅深深埋藏在语言之中,更埋藏在血肉传承之中,埋藏在一个人整整一生的全部成长细节之中。到处都是秘密。”
面对着高山巨壑,李娟不得不承认,不管怎样努力,她都无法真正地融入。想要懂得这个民族,就像真正懂得自己一样,非常艰难。
然而,哪怕是作为旁观者一样的存在,我们也跟着李娟,受到了不小的震撼。相对于前两本来说,这本要更为深刻。
3.多舛的命运
《羊道·深山夏牧场》这本书,从内容上来看,是要比前两本更深刻的。不仅仅是因为它作为终曲的存在,必然会有些情感上的升华,更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对于深山夏牧场上的哈萨克牧民,有了更多的同情。这种同情里,有友谊,有热爱,同时也有不解。
牧民的食物滋养着李娟,同样,也帮助她屏蔽掉了有关生命的一些最为关键的部分。她努力想要融入,然而,总不能够。她找不到入口,最单调的日常生活,也蒙上了无尽的神秘与孤独。
这不禁让李娟想要去探索,那背后支撑着牧民们的信仰,究竟是什么?然而,哪怕是这本书的结尾,也未能探明究竟。
但总算,我们看到了,面对这个民族,不仅仅我们会感到孤独,这个民族,在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世界的时候,也是非常孤独的,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