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前同事再次聚在一起开会的时候,大家畅快地进行了聊天。
由于毕业后一直在原单位工作,每个人的人品和为人处理方式都非常了解,可以说同事之间已经定型了。聊天的过程中,大家或多或少地聊起来过往的种种点点滴滴,而更多是聊到了我的近况,或者是由于离开原单位后我的经历以及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和感想。
过去的两年多来,虽然自己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基本上对于一些不太顺利的事情,我对前同事也尽量绝口不提,特别是很多同事在一起的时候,换位思考一下,他们一定不愿意听到别人给他们抱怨这个世界、社会和公司中的种种不公的。况且,有很多不顺心的事情,有时候是自己性格使然,不好的情绪已经慢慢地淡化了,就更没有必要提及了。
而且,他们更加感兴趣的是我的近况,包括车的问题、房子的问题、子女上学教育情况等,实际他们关注的是不同城市对这些热闹话题的经历和看法,这其实是由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改变而确实会发生较大的实质变化。
为此,向他们沟通一些关于我的他们道听途说的事情,他们反而更关心和有兴趣。而且从他们想了解的问题和关注点,实际就是信息不对称性导致了他们的兴趣点,我可以把自认为不太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和加工,把这些兴趣点组合起来是就会体现出有用的和有意义价值的信息,他们想了解得越多。
其实对我来说体现出的好处是,首先只是组织语言去反馈,然后回复的过程中,我可以一点点地把他们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进行归纳和整理,最后把之前脑子中不清楚的现实社会概念一一说清楚,比如说北京的房子的单校和多校的区别,各地方房价差异的可接受程度等。
通过今天与前同事的沟通对话,使我对自己的经历更加有清晰,同时也知道信息不对称性的核心本质和对自己的价值,使自己不再厌烦重复表达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