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心理学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
从一个个鲜活真实的生活案例开始,本书讲述心理学在自我成长、心理健康、亲密关系、亲子教育、社会交往等诸多方面的日常应用。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揭开了原生家庭的伤疤;本书则进一步帮助你轻松掌握一些心理学的重要知识,让你更懂自己、更理解他人,帮助你走出原生家庭的羁绊、把握亲密关系的本质、奠定孩子的美好未来。
走出原生家庭的羁绊,与自己和父母握手言和:
▶与父母有冲突后,如何治愈与和解?
▶为什么你会成为“社交透明人”,如何改变?
▶输在了起跑线,如何超越?
▶如何面对至亲的别离?
……
把握亲密关系的本质:
▶如何知晓你的意中人是否最终会选择你?
▶如何走出“七年之痒”,营造更好的亲密关系?
▶为什么总忍不住把最坏的脾气砸向最亲的人?
▶婚姻的本质是什么?
……
懂孩子,才能更好地爱孩子:
▶如何做理想父母——权威型教养父母?
▶孩子的成长最需要什么?
▶经常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为什么更需要帮助?
……
理解你不了解的自己:
▶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手相、星座、塔罗牌,为什么你会相信它们?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区别在哪里?
……
亲爱的朋友们,与《用得上的心理学》这本书一起,踏上人生的新旅程吧!
作者简介:
【王明姬】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
“明姬心理工作室”创始人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聘请授课教师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特邀心理专家
首批获得国家级心理咨询培训师师资认证
“家庭教育教练FEC认证计划”专家组负责人
拥有近20年教学和心理咨询经验,咨询时间累计上万小时,为数千个家庭进行指导,善于将心理学用于个人成长、家庭和解、亲子关系改善、夫妻关系修复和家庭教育激励。曾为国际儿童基金会、中国儿童中心、西门子(中国)、中国移动、招商银行、好未来教育、乐融儿童之家等数百家机构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
【姚 兵】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税务师,会计师,“明姬心理工作室”联合创始人。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书写得很好,用得上的心理学,通俗易懂,很受益
# 对心理学一直感兴趣,也陆续买过一些书来看,但这本是让我觉得最通俗易懂,心理学小白很容易上手的书,也非常实用。推荐,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心理学,但却不了解,明心见性,增进对自我对他人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了解,从阅读王老师的书开始
# 上周出差在机场买的,一周读完,总体来说很棒,有心理学原理,有案例,最有用的是针对每种问题都给到相应的解决方案,主要讨论的几个大类,自我,原生家庭,亲密关系,育儿,这些都是大课题。整体行文比较像是作者专题文章的整合。唯一的不足是由于是整合类书籍,知识的体系架构相对松散,并有少部分知识点有重复讲述。
# 名副其实是用得上的心理学!👍👍 工作,婚姻,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等方方面面的疑惑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读过之后豁然开朗,值得再读!
贰:
有了孩子之后,多少的育儿知识都觉得不够,总觉得还有更好的,总想着多了解一些,可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少走一些弯路,不仅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还要有质量的成长。如何科学的育儿,最近一直在探寻,刚好看到这本《用得上的心理学》本书我很喜欢的两个观点:
一、尊重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
或许我也是一个焦虑的妈妈,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希望别人家的孩子会的,我们也会。孩子已经13个了,但是还不是不会说话,也不会叫爸爸妈妈,只有着急的时候,会随便的说些听不懂的语言,心里还是有些着急的,看到有的孩子7、8个月就会叫爸妈的,很是羡慕。想不断的训练教他,让他开口说话。但是,都没有成功。看到书中举的爬楼梯的例子,先学会的,和后学会的,最后所能表现的结果是一样的,而且先学会的要通过很长时间的训练,往往是事倍功半,我也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一本好书,就是能够带给你很多方向和指引,希望自己不要做一个“着急”的父母,而是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而不能去拔苗助长。
二、权威期待,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大量的研究和事实告诉我们:对孩子抱有美好的期待,发自真心地相信他们,提供他们需要的环境,孩子自己会发生惊人的改变。”
母亲无条件的爱和相信,会让孩子的天资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现。会让孩子更加自信、自爱、自尊、自强、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我想每个孩子都想得到父母的认可和表扬,包括自己在内,也希望能够得到自己父母的认可,也希望自己成为他们的骄傲,做得好,得到表扬,会非常的开心,也乐于去做。为人父母,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出息,但是有出息的前提,是要父母付出很多的努力,并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够让孩子达到你想要的结果。没有前期的引导和付出,是很难有一个好的结果。每个人教育观念不同,对待孩子的态度也会不同,我更赞同书中的观点,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期望,让孩子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也会在他的心中留下被信任的感觉。常常听到家长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而别人家的孩子的成长过程,往往没有关注,只是看到了别人的好,贬低了自己的孩子。中国人往往会过分的谦虚,在孩子得到别人的表扬时,往往会过分谦虚的说,不行,不够好。但是,当孩子听到后,他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对自己不自信,对所学的东西会失去兴趣,自然也就不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所以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真的太重要了。
学习是永无止境,不管是哪一个方面,都要从心出发。因为好的心理学知识,是一扇大门,能够帮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是在成为孩子的老师之前,一定要先有足够的知识和力量。
叁: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待心理学,我对心理学的认知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我相信在所有的阅读《用得上的心理学》的读者中,我接触心理学并不算晚。上大学那会儿,《教育心理学》是我的主修课程之一,可那时候我从来不曾仔细的考虑什么是心理学,为什么要学心理学,心理学究竟有什么作用,只知道死记硬背上面的概念、心理学家的名字以及他们的重要发现以及研究成果。那时候心理学只是我成绩单上的一组数字。后来毕业了,步入社会,不仅需要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还要处理繁杂的生活以及各种人际关系,我开始重新认识心理学,也渴望学点能够用得上的心理学。于是我读到了这本由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王明姬主编的《用得上的心理学》。之所以选择这本书,除了封面上那一句“把生活解释清楚,让问题迎刃而解”的话语,更重要的是,多年的生活经历已经让我认识到,读心理学不是在于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历史以及研究成果,而是通过读心理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带着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心情,我打开了眼前这本《用得上的心理学》。
人从小到大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小时候,与父母、同学、老师有矛盾,长大了与爱人、父母、同事总有意见相左的时候,年老了与子女、老伴儿甚至周围的朋友也有冲突的时刻。总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如何在这风起云涌的江湖中混的风生水起,还真是一门大学问。在《用得上的心理学》一书中,作者不仅帮助我们解开了心理学的“神秘面纱”,帮助我们以正确的心态了解心理学,了解自己或焦虑、或懒散、或抑郁的内心,最重要的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帮助我们解决原生家庭、婚姻以及亲子关系中的各种问题。有理有据,专业而又不枯燥,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提到原生家庭,似乎每一个人都有话要说。特别是随着心理学知识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了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并且愿意努力创建良好的原生家庭。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认识到了自己身上因为原生家庭的关系而存在的一些心理缺陷或者短处,他们不是选择与原生家庭和解,与自己握手言和,而是陷入一味地埋怨甚至仇恨当中,让自己和原生家庭都深陷痛苦的泥潭。在这本《用得上的心理学》中,不仅为我们介绍了中国家庭的八种暗伤,还教给了曾经深受这八种暗伤伤害的人们,与父母和解,为自己治愈的良方。如“与父母化解冲突五部曲”和“修炼幸福力最见效的方式”——寻找幸福,先从摆脱负面情绪开始吧!短期最见效的方式,非运动莫属。我们必须承认,在原生家庭里,有的人感到的是压抑与冲突,但更多的人感受到的是那份血浓于水的至亲至爱。而与至亲的别离带来的苦痛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的。《用得上的心理学》为我们介绍了“临终状态的五个阶段”,帮助我们学会正确面对别离。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人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又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当人们尽力过如胶似漆的爱情带着喜悦和希望步入婚姻的殿堂,又该如何去经营这段婚姻呢?《用得上的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为我们介绍关于爱情的理论、婚姻的本质,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关于择偶这件事,男人和女人的不同的想法。以及如何营造幸福的婚姻。期望每个人都不做那个“把最坏的脾气砸向最爱的那个人”一类的人。
无论是还没有成家立业的年轻人,还是刚刚步入婚姻殿堂的情侣,还是已经为人父母的中年人,都该读读这本《用得上的心理学》。它对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经营婚姻、家庭、教育子女等方面都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让我们一起领略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妙处。
需要的朋友加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