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时代,著名经济学家哈尔·范里安说,"Seek to be a scarce comple-ment to increasingly abundant inputs”。
你必须独特稀有,才能对抗规模化。
数字和网络早已改变了劳动力市场的总量、结构和组织形态,劳动技能、劳动关系也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嬗变。
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化和线上工具的发展,很多专业知识技能都在被标准化、模块化、程序化,技术进步正在不断降低“专业人士”的门槛,壁垒正在被打破。
世界上的各大经济体包括中国在内,都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如果说制造业是线状结构的话,服务业就是网状结构,多线程、多接口、多维度是它的特点,解决系统性复杂问题的能力几乎是项目管理的标配。
2023年4月,16到24岁青年人的失业率为20.4%,创下历史新高。
一方面是“求职者找工作超难”,另一面是“企业招合适的人超难”。因为传统岗位的能力要求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个时代的需要。
合适的人有两个标准:第一,双方的价值观和生存状态要契合;第二,企业普遍看重“工作软技能”,而不是“专业硬知识”的匹配。现在,人才除了要搞定手头具体的工作任务,还要解决系统性的复杂问题。
软技能在社会学的语境里是用来讲“情商”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目标和时间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学习能力等都是软技能。
很多岗位是入门靠硬知识,跃迁看软技能。
未来两种最难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技能:创意和社交智慧。
创意:对应的工作能力包括分析数据和信息、创造性地思考,还要为他人解释信息,也就是沟通和表达能力。
社交智慧:包括建立和维护个人关系、谈判与争端解决、指导和激励下属、指导和帮助他人发展。
软技能匹配度决定跨行业跳槽的成功率。
怎么去诠释和表达一个信息,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
未来的职场生态,会逐渐向“硬知识决定下限,软技能决定上限”的生态演变。以理财师为例,月薪1万元,3万元和5万元的理财师在专业知识上的要求差别不大,薪酬跃迁实际上对应着不同层次的软技能。要从“熟练工”到“社交达人”,再到“创造型的领导者”,每一步都对应着软技能的提升。
找到自己的天赋,在场景里不断磨砺,将其转化成你独一无二的软技能——这样你才有机会与时间、时代做最坚强的抗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