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开放式社交的速战逻辑

开放式社交的速战逻辑

作者: 互联网追风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0-29 09:21 被阅读0次

和一个朋友见面,第一次该怎么谈?

想必是要保持矜持,含蓄的扯一些闲篇。兴致上来,如何能借着一些酒,话头便多了,来一些真性情,吹牛的故事就多了一些。

聊到投机处,真似酒逢知己千杯少,一堆故事集就都往外面倒了,有意的无意的,总之有点豁出去了的感觉。

等各自散去,一觉睡醒后,这一场投机的朋友,就再也没有交集了。再想约,都没有然后了。

总结起来一句话,交浅言深。

第一次就交心,让别人一次性就给看到了个底朝天,对方多了些提防,就没有然后了。

在我的印象中有太多这类事件了。

有一个下雪的晚上,和朋友约去一家文艺的小酒馆喝酒。外面飘着雪,里边烤着火炉,屋里有一种别样的温暖。酒馆不大,我们喝了几巡,便被邻桌搭讪,都是年轻人,感觉有缘,于是大家一起拼桌,打开了话匣子。从治国安邦到风花雪月,真是酒逢知己,聊到两三点。临别时,相约下次吃火锅。

然而,一觉醒来,打开微信想再约时,便感觉不是滋味了。大家交浅言深,下次再约就未必那么信任了。

信任,是一种很盲目的事情。因为时陌生人,反而愿意打开话匣子,因为你不在我的熟人社交圈,不用提防。交换给你的秘密,最多成为你听到的某个路人甲的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也无法考证。

但是,当陌生人变成了熟人,就开始有提防了。那一次深谈的酒局,成为了一种心理负担。

再说熟人圈的职场社交,这种一上来就交心的故事也有。比如有一次,公司来了一个新人,爱打听公司闲话。几次接触,也发现这个人有话缘,于是️约一起吃饭聊天。这一次,一聊便发现,对方喜欢打听信息,但是不愿意说自己的信息。原来是信任度不足,人家有心防着。这样可不行,一顿饭就感觉有了距离,于是也没有然后了。

这么说,初次见面,聊得多不行,聊的少也不行。那么怎么办呢?

恐怕没有一个标准的尺度。只能通过后来的关系亲疏度来验证第一次的尺度掌握的是否合理。

如果后来,两人越来越近,就是聊好了。真是有缘。如果后来,两人相见还觉得尴尬,那就是言过其实了。就是没缘。

可是总是通过事后事来验证第一次的尺度,那么代价未免太大了。

那么再思考一下,这个代价,是什么呢?

可能只是第一次无条件信任的交流而已。你将你的底线和真性情传递给了对方,你的需求也是希望对方能真性情待你而已。你亮出了底牌,对方也看清了底牌,要不要跟你交往,就是他的选择了。如果他选择防范,那么你们注定不是那个可以发展成为至情至性的朋友。提早的识别出这样的关系,以后就不用浪费太多的时间。这样的代价,算得了什么呢?

人年龄一大,其实信任的成本越高。大家会更容易走入封闭的状态。之所以有这种趋势,是因为你更珍视自己的时间了。

开放式设计的基本逻辑的其实就有两个变量:信任度和时间成本。

这两个变量在个人社交领域,此消彼长。越信任,时间成本越低。

譬如说,首次见面,如果你打开自己的信任尺度,那么就会让彼此很快了解,此后再去社交的时间成本就会大大压缩。如果慢热型社交,那么往后花费的时间成本就会很大。彼此相互试探,然后再找到一个平衡的舒服距离。你闯到我的边界,我闯进你的边界,还会闹出一些不愉快,处理这些不愉快也会耗费时间成本。

这里边又存在一个隐患。如果我够信任,但是对方却有城府怎么办?对方把我看得一个底朝天,而对方对我来说还是一个迷。

对于一个有城府的人,他肯定习惯了如何拿捏好社交尺度,并能和你更和谐的相处。这样一来,如果能很快将你看清楚,那么他也不用猜来猜去。即便是对那些社交老手,也需要省心省力,多些精力放在关注自己身上,这样才能更好的维系关系了(如果有维系关系的必要的话)。

我珍惜我的时间,所以我更愿意选择毫无保留的信任。

人和人之间的社交如此,而公司求职也是如此,公司对面试者同样考虑两个变量:信任度和流程上的时间成本。

只是逻辑刚刚相反。越信任,时间成本会越多。

如今的公司招人,会考虑很多硬指标,比如学历、户口、工作年限等等,这些条件的设立便是想压缩招人的时间成本。然而,如此要求,便会刷掉了潜在的优秀者,这是一种歧视性条件。有歧视必然有代价。

很多公司无门槛招聘,便是把信任度放权给所有面试者。然而这样就会拉长公司审批流程。

比如我曾经碰到的一位优秀面试者,因为学历的原因,需要更多部门的面试和更多环节的审批。学历达标的正常面试者,从面试到入职大概2个月,然而他得花4个月。审批流越长,公司为一个人面试所付出的时间成本越高。

很多公司为了节省这些时间成本,于是要求人资部门进行硬条件设定。这样就是对陌生面试者信任度低,而时间成本同样也低。

最后总结一下,这篇文章谈了开放式社交(主要是首次社交)速战的逻辑,个人之间的社交是随着自我信任度越高,所要花的社交成本会越低。这是一种危险却很高效的社交策略。然而,个人和公司之间,彼此信任度越低,时间成本才越低。越是对新入职员工不信任,公司投入的时间成本反而越低。

-end-


作者:曹涛,产品经理,互联网追风人。

相关文章

  • 开放式社交的速战逻辑

    和一个朋友见面,第一次该怎么谈? 想必是要保持矜持,含蓄的扯一些闲篇。兴致上来,如何能借着一些酒,话头便多了,来一...

  • 再来探讨社交商业

    今天再来探讨韩老师的社交商业,前天我提到了社交商业中的社交逻辑,社交逻辑分为5个要素,分别是主题,信任,参与,尊重...

  • 行文逻辑的开放式结尾

    感谢上一篇“恍然大悟式结尾”,我恍然大悟,一篇文章的重点其实在结尾,就像一部电视连续剧,为了那个震撼的结尾,前面几...

  • 2017-11-24

    没有社交就没有朋友,我们需要社交,每个人都在社交不可以把社交与朋友没有逻辑关系,这是陈果没有逻辑导致思维了你在鄙视...

  • 飞聊与微信、即刻的区别与思考

    一、分析逻辑 我对社交产品的分析逻辑如下: 1.产品定位 2.关系链: 身份:真实/匿名、角色 关系链:社交意图、...

  • 随笔

    网络社交真的很复杂,一不小心,你就会上当,异性认识,不如以前,网络社交开放式的交际,让你捉摸不透。 “嗨,美女” ...

  • 速战美食

  • 社交连接的底层逻辑

    通常七大姑八大姨在关心议论的时候会问: " 有没有男女朋友/有没有结婚/离婚?”、“有没有小孩/小孩乖不乖争不争气...

  • 社交产品的产品逻辑

    有人把社交分为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 有人根据信息形式把社交分为视频社交、图片社交、语音社交。 但是这些都是内行人...

  • 社交背后的底层逻辑

    什么是关系链,关系链的分类 若把每个人当作整个社会群体中的一个结点,每两点之间的连线称为一个关系链。人与人之间存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开放式社交的速战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sh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