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写不好的走之儿
元朝有个书法家叫鲜于枢,写得一手好行草,看完了《祭侄文稿》后说道:此行书天下第二。
如果你了解颜真卿,了解颜氏家族,你就会觉得有个词语形容这个家族非常的贴切:一门忠烈。
颜家早的可以追溯到晋朝时期的名臣颜含,他是颜回的第二十六世孙,颜含年少的时候就以孝悌闻名乡里,他为官勤勉,刚正不阿。《颜勤礼碑》中也讲述了颜氏家族族人的忠烈。颜真卿的高祖颜见远,是齐朝的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不食数日,一恸而绝”。还有更多的族人故事就不一一叙述了。
读到《祭侄文稿》,就不得不说说颜杲卿跟颜季明了。颜杲卿是颜真卿的堂兄,颜季明是颜杲卿第三个儿子,颜真卿在他兄弟辈儿里排行十三,所以文章里写到“十三叔”。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初九,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当时颜杲卿在常山郡任太守,颜真卿在平原郡任太守,兄弟二人举起平叛大旗,与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常山一度给叛军造成了很大的牵制,安禄山派史思明亲自解决常山,最终常山在围攻无援下城破,颜氏族人全部被杀。事后颜真卿派侄子颜泉明去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当时颜真卿五十岁了,两鬓灰白,看见侄子的头骨,痛心疾首,悲从中来,挥笔写下了这篇《祭侄文稿》,书写过程,多次出现枯笔,涂抹字迹,身怀国仇家恨,心植坚贞忠烈的颜真卿,不禁老泪纵横。
这种叔侄之间的情感是复杂的,有大义,有小情,还有颜氏宗族的责任感,当然也有动乱的时代感在其中。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颜真卿写祭稿时的真情。也正是这份真情和那一瞬间的挥毫成就了千古流传的天下第二行书。
好的艺术作品往往诞生在真情挥洒的时刻,这种时刻可遇而不可求。我们平常人虽不是什么艺术家,但也会有这样的时刻和人生经历,当这一刻来临时,请你也记录下来,不论是以何种形式,它虽不是经典,但也会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磨灭的痕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