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作者: f57b42734ec0 | 来源:发表于2023-09-22 13:26 被阅读0次

1957年,考古人员在陕西发现一座古墓,一位九岁小女孩的墓却有230多件无价之宝作为陪葬品,而且石棺上还刻着“开者即死”四个字,保护孩子死后不被打扰。

这个女孩名叫李静训,她虽不是公主,却是隋朝最受宠的女孩,只因她的外祖母是北周皇太后,也是隋朝公主杨丽华。

杨丽华17岁当北周皇后,18岁成皇太后,却因为父亲夺权,建立隋朝,降为隋朝公主。

杨丽华身处政治权力斗争的核心,命运身不由己,但她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最后为自己的女儿女婿一家倾尽所有,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母亲无私的爱。

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杨丽华的人生,一起探究她从皇太后到降为公主的传奇经历。

1.出身显赫,满门忠烈

公元561年,杨丽华出生在陕西省华阴县,父亲杨坚是北周重臣,祖父是北周十二大将军之一,母亲独孤伽罗也出自名门世家,外祖父独孤信是北周八柱国之一。由于家世显赫,杨丽华从小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长大后,她娴静温婉,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

北周皇帝宇文邕(yōng)上位后为了拉拢人心,对杨坚很器重,把他年仅12岁的女儿杨丽华许配给自己的儿子宇文赟(yūn)为太子妃。

公元578年,宇文邕因病去世,太子宇文赟继位,封杨丽华为北周皇后。贵为皇后,杨丽华应该过上了拥有无限荣耀的高贵生活,然而现实却不是这样。

丈夫宇文赟登基后,本性暴露,喜怒无常,而且贪图享乐,无心政务。在位不到一年,他沉迷酒色,传位给8岁的太子宇文阐(chǎn),自己不再管朝政之事。

宇文赟是喜欢杨丽华的,但当他听到杨丽华出嫁时跟母亲说,为了杨家的前途,即便知道宇文赟的为人也愿意嫁。自此,他认为杨丽华并不喜欢自己,只是因为自己的身份是太子。

为了吸引杨丽华的关注,宇文赟不停地对杨丽华施加身体和精神折磨。大雪天时,宇文赟命令杨丽华跟他一起骑马,但不是游山玩水那样的骑行,而是把杨丽华当作玩物,稍有落后就鞭打她。

杨丽华面对丈夫的百般折磨,丝毫不以为意,而是逆来顺受,没有表现出一丝不满和抱怨。宇文赟并没有放过她,反而变本加厉,上升到名声上的折磨。他把皇权当儿戏,同时册封其他四位妃子为皇后,五个皇后并存,这让礼法上的正宫皇后杨丽华的身份成了笑话。

然而杨丽华并没有为此心生妒忌,良好的家教让她遇事不慌,行为落落大方,不争不抢,反而让其他妃嫔十分敬佩。

宇文赟为了庆祝自己登基,制定了严苛的法令把百姓折磨得苦不堪言,杨坚便上书希望宇文赟实行仁政,修改法令。本性残暴的宇文赟根本不听,无情地驳回奏章。

虽然此次上书宇文赟没有采纳,但百姓对杨坚勇于谏言十分钦佩。宇文赟本就对杨坚不满,听闻百姓对他赞赏有加,更为生气,但由于杨坚势力强大,不能贸然加害于他,便把气撒到杨丽华身上,甚至逼她自尽。母亲独孤伽罗为了救女儿,不得已向宇文赟磕头求情,直到头破血流,宇文赟才赦免杨丽华。

杨丽华虽贵为一国皇后,却不被丈夫尊重。深处皇权斗争的漩涡,很多事都身不由己,她的一生注定是坎坷的。

2.母仪天下,坚定立场

公元580年,宇文赟暴毙,宇文阐尊嫡母杨丽华为皇太后,此时的杨丽华才18岁。她以为从此可以过上自在的日子,然而命运并没有让她如意。父母给了她身份和地位,也给了她一生的痛苦和枷锁。

宇文赟生前对杨坚有所防备,认为杨坚会造反,并没有留下遗旨让杨坚辅佐朝政。但当时杨坚得到部分大臣支持,而且杨丽华怕儿子年幼被朝中势力加害,想到父亲的势力能帮助保护他们,便制造假遗诏让杨坚做辅政大臣。

但杨丽华没想到最信任的父亲却背叛自己,杨坚夫妇并不满足辅政大臣的地位,他们想要的是取代宇文家族。不久,他们便开始谋权篡位。

此时的皇帝尚且年幼,当朝太后又是自己的女儿,对于杨坚夫妇来说正是夺位的最佳契机。于是,杨坚便开始谋划夺位举动。他先是逼迫宇文阐搬离他原本居住的正阳宫,腾出做自己的大丞相府。同时将北周五王骗入京都,安上了谋反罪一一诛杀。为了斩草除根,杨坚还以扰乱执政、谋逆造反的罪名将宇文阐的两位兄长斩首,把北周政权全部掌握手中。

杨坚篡位的意图日渐明显,身为皇太后的杨丽华果断站出来捍卫北周的利益,她对母亲独孤伽罗说道:“父亲如此残害皇室宗亲,这是人神共愤的事,世间相传父亲要谋权篡位,他仍做如此大逆不道的事不就坐实谣言了吗?”

独孤伽罗自然帮着丈夫说话,气愤地说女儿不应该指责父亲,但杨丽华愤怒地回答道:“自从嫁给宇文赟就已经是宇文家的人,宇文赟以前对我再怎么不好,也未曾诛杀杨家一人。”杨丽华不仅竭力劝说母亲,还多次制止父亲,劝父亲放弃野心。

但父亲并没有把女儿的话放心上,仍然一意孤行。公元581年,杨坚篡位建立隋朝,成为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当上皇帝后,一直忌惮宇文氏卷土重来,便派人暗杀了宇文阐。杨丽华见到宇文阐倒在血泊中的那刻,心如死灰,更加对父亲不满。

杨丽华始终对父亲怀恨在心,一直以北周皇太后的身份深居后宫,不愿意改变身份。

3.拒绝再嫁,为女筹谋

为了解决杨丽华的身份问题,杨坚夫妇曾劝说年纪尚轻的杨丽华改嫁,但她多次坚定地拒绝,说:“我身为北周太后,自当守节,怎能再嫁?”杨坚夫妇见她心意已决便不再提及改嫁之事。

后来,杨丽华把养育女儿宇文娥英当成后半生的希望。也为了女儿宇文娥英出嫁时的身份更尊贵,杨丽华终于退让,愿接受册封为隋朝乐平公主。在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她亲自为女儿挑选夫婿,最后选中了幽州总管李崇的长子李敏,还替女婿求了柱国的官职。

在当时,没有为隋朝建立丰功伟绩的人是不能授予柱国之职的,但杨坚为了弥补对女儿的愧疚,对杨丽华的要求有求必应,破例赐李敏柱国之位。

公元604年,杨坚去世后,儿子杨广继位为隋炀帝。杨广登基后,因为从小和姐姐杨丽华的关系不错。杨丽华的日子也过得安稳。宇文娥英见母亲孤独,便将四岁的女儿李静训送到她身边陪伴左右,杨丽华十分疼爱外孙女,总是把皇宫里最好的东西都给她,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

但公元608年,年仅9岁的李静训还是因病去世,杨丽华伤心欲绝,每天都坐在蒲团上拿着外孙女的衣服饰品发呆,哭泣。

杨广为了安抚姐姐的悲伤情绪,下令风光大葬李静训。杨丽华却恳求杨广将李静训安葬在长安城内,杨坚曾明令规定:“在京师葬者,去城七里外。”意思是只能在离长安城七里外修墓。杨丽华不顾父皇杨坚的命令,依旧违背祖制恳求厚葬李静训于城内。

连杨坚死后都不能葬在城内,一个小姑娘又怎能葬于城内?然而,杨广想到隋朝一直有愧于杨丽华,便答应了她的请求。

也因为此,千年之后的我们才看到了李静训豪华的墓葬规格。

外孙女去世后,杨丽华始终沉浸在悲伤的日子中难以自拔。杨广见姐姐的身体每况愈下,就想带着她一同前往张掖(yè)巡游散心,在巡游途中翻越祁连山时,他们遭遇暴风雪,很多人被冻死在山上,杨丽华虚弱的身体难抵恶寒,不幸命丧途中。

杨丽华在弥留之际对杨广说道:“我唯有一女,希望你能替我好好照顾他们,把我的封地全部转赠给李敏。”杨广答应了,杨丽华如释重负地闭上了眼睛,终年49岁。

结尾

杨丽华和众多后宫女子一样,都不能逃离卷入政治权力斗争中的命运,过着身不由己的生活。但是她有原则,做皇后时不争不抢,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当父亲夺取了夫家江山后,她拼尽全力捍卫北周利益,批判父亲;最后她为了女儿的幸福,放下了对父亲的怨恨,为女谋婿,为婿谋职。

杨丽华前半生坎坷,但她坚守本心,愿意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管是什么身份,她始终不卑不亢,没有委曲求全。晚年她竭力做一个好母亲,为女儿谋幸福,谱写了传奇的一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st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