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用了一定的篇幅,分别选择了时代背景、宏观环境、微观经营三个角度描述了商业环境几个比较直接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很多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造成了一些困扰。在发现这些困扰的同时,我也在试图寻找能够应对变化、解决困扰的办法。
再来回顾下这几个变化:
很多生意原有的商业逻辑变了。有很多人理解为行业周期的自然波动,属于不可抗力。对于这种看法,一定程度我是支持的,但既然作为企业家,尤其是初创企业的企业家,你就应该能够把自己的生意清晰的描述出来,能够识别商业模式中哪些是长期优势需要持续投入的,哪些是短期优势需要尽快内部造血建立的,应该带领你的团队与行业周期抗衡。
合规监管越来越严。这个情况的影响更加直接明显。对于企业家来说,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做,还不是不做?要做的话,怎么做?作为企业的掌舵者,企业家对合规的认知直接决定了企业应对合规的能力。
很多企业欲练内功但内力不足。最典型的,老板要经营数据,要控制成本,看不懂财务给的数据。问题在哪里?本质上还是企业没能建立一个让财务与业务对话的界面,能够把财务记录的数据转化为经营者需要的信息。
上面说的这几种情况,这是企业家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与生俱来的使命,只是很多企业家一开始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应对。要怎么办呢?我想,企业家想要从容应对这些困扰,需要建立一种新的视角,能够重新梳理自己的商业模式,清晰的界定生意的价值与资源消耗,能够在符合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具备合规经营的能力,能够支撑企业修炼内力,强化精细化运营的能力。
我经常跟企业家打交道,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老板们在介绍自己生意的时候,一般都会说:我是做什么产品或者服务的,面向什么客户群体,解决了他们的什么问题,我有什么优势或者特点,能够为客户带来什么价值,等等。如果要面对投资方的时候,还会加上一些内容,比如我对未来几年市场的预测是什么,我的盈利模式是什么,等等。很多时候,我们把这个叫做商业模式,写成BP,未来有一天会去路演。实际上,能做到这一步的老板,已经是生意做的不错了,水平也挺高了。
但是,当我们要谈你生意的商业逻辑的时候,要谈合规程度的时候,要谈你经营情况的时候,看的并不仅仅是商业模式,更重要的其实看的是一些外在表现出来的东西:看商业逻辑,我们看你产品的价值在哪里,通过收入去体现,看你的资源消耗集中在什么领域,通过成本去体现;看合规程度,我们看你的经营主体是什么,纳税义务是什么,跟人发生了什么交易,定价多少,是否具备合理性,资金开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资金回流;看经营情况,我们看你各个业务线的收入支出情况,产品盈利能力,现金流情况。总结起来说,当你的生意通过一种外部的视角去看的时候,实质上都是从财务和税务的角度去看的。资本市场是这样看,监管机构是这样看,实际上老板也应该学会用这样的角度去看。这个角度,我称之为“被忽略的侧面”。
多数企业家习惯用正面去思考业务,而在当前面对商业环境变化如此频繁的情况下,需要学会从侧面去审视业务。
可能很多企业家会说,这些东西我都懂,只是我交给财务了;也有的企业家说,我很重视这些内容,我请了很专业的会计或者事务所帮我来建立财务体系;等等。在此要说明的是,财务视角不等同于财务,税务视角也不等同于税务。绝大多数情况下,从事财税工作的专业人士,无论是你的内部员工,还是你的外部顾问,都在做会计准则、税法告诉他们的事,账如何记,税应该如何交;他们也往往会告诉老板,怎么做才是合法合规的,怎么做才不会被处罚。然而,我们回到上面谈到的话题,你需要重新梳理你的商业逻辑、你要确定如何应对合规监管、你要真正掌握你的经营情况,这些内容,你的会计能告诉你么?
事实上,这些内容本质上都是由你生意的底层逻辑决定的,也就是说,是需要最熟悉业务的人和懂财税的人一起完成的,所以,首先,这个工作是由老板和财税工作者一起完成的。其次,要处理好这些内容,涉及到企业的行业业务、法律、财务、税务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对业务影响很大,所以,这是一个系统性工作,并不是简单交给某个人或者某个团队就可以独立完成的。
为了更好的帮着企业解决这些问题,我将这些年来服务企业的一些经验和心得,整理了一个相对清晰的框架,能够帮助企业家更好的思考自己的业务,能够比较有效的应对合规监管,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掌握自己的经营情况。我把这个框架称为“商业架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