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学》17:一个人的力量

《大学》17:一个人的力量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2-12-21 09:36 被阅读0次

    《大学》17:一个人的力量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一个能够影响到邦国的家庭、家族践行仁爱了,一个邦国的仁爱便蔚然成风;一个能够影响到邦国的家庭、家族落实敬让了,一个邦国的敬让便蔚然成风了;治国之人一旦贪戾成性而不加约束,则一个邦国便难免贪戾成风,乱做一团。变乱的发端、发生正是如此密切,这便是一句话不慎便可以败坏掉整件事,一个人尽心竭力便可以安定整个邦国的道理。

    当初,鲁定公做君主,做得心灰意懒。有一天,他问孔子:有没有“一言定邦”的可能?孔子向来都是只讲客观化的。孔子回应:没有那么简单,可以说没有,因为治国哪有那么简单。也可以说有,人常说“为君难,为臣不易”,能够谨守这句话也算是“一言定邦”了。

    鲁定公进一步追问,有没有“一言丧邦”的可能?孔子同样温吞吞地回应他。世上事儿,没有那么简单,可以说没有,因为邦国兴衰存亡是极其复杂的。也可以说有,有做君王的说——做君王没有什么乐趣,除了说话没人敢于违抗这件事儿。对于一个说错了话仍然沉溺于这种乐趣的糊涂君王而言,也算是“一言丧邦”了。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说到底,就是一个极端的传说。至于“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倒是真有其事的。

    一、“兴”缘人起

    鲁定公想求的“一言兴邦”之“兴”到底是什么?是他内心里宏大、具体的治国理念吗?很显然不是,他本人并不是什么理想主义者,自然不会有一整套系统的治国理念要实现。

    所谓的“一言兴邦”,实际上指的是对邦国风尚所增加的那么一点点具体的改善和优化。

    早年,北京广渠门中学校长李金海在看到中国土地上的贵族学校家长送儿子上学,挥金如土的一幕时,忽然意识到那样非但培养不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恐怕连“资本主义的接班人”也培养不出。于是萌生了办全国第一个“宏志班”的念头。试图改变一下经济对于教育的冲击与影响。

    什么叫“兴”,可能李金海校长这种朴素的小改变带来的风气、风尚上的冲击,才叫作“一言兴邦”的“兴”,也可能更符合鲁定公的气质与追求。

    从这个角度讲,“兴”缘人起。对待社会风尚,我们不能总是一棍子打死,不能总是采推到重来的心理和态度。大多数情况下,是对其中的一小部分做细微的改善便足够了。

    所以,这一小部分细微的改善常常源自一小部分觉悟了的人。他们那样做了,那样做成了,社会风尚为之一新。这便是“一国兴仁”“一国兴让”了。在邦国之仁都忙活到忘记亲亲之仁时,一个参与治国的家庭、族人内部忽然有了亲亲、爱人的风尚,这种风尚自然影响到其它家庭、家族,最后影响到整个邦国。同样的道理,在大家都斤斤计较、锱铢必较时,忽然有一个名门望族大兴敬让之风,做什么事都让其他人占些便宜。敬让便会成为邦国大族的风尚,最后成为整个国家的风尚。

    二、“败”随人行

    一个没有影响力的人想要获取影响力很难,同样的,一个具备影响力的人,想要减少身上的影响力,也会很难。

    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到了一定程度,他个人的私德,便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公德。

    “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千里长堤,毁于蚁穴。一个邦国可以兴起于一个负责任的治国之人、治国之家手上,自然也可以毁坏在一个亡国之人、亡国之家手中。

    负责任的手愿意托举时,这个国家就兴起;不负责任的手放弃托举时,这个国家就衰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17:一个人的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tm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