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到你自己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不过是为了在天地间找到我们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你到底是谁?你存在于何处?
有时你觉得你的身体就是你,可你又总感觉你在分裂,身体的那个你常常在拉你的后腿,你甚至常常为身体的那个你感到惭愧,想要和他分离。那么,精神的那个你就是你吗?你有没有过精神迷离的时候,而那一时刻,你像一个第三者,清楚地看着沮丧的自己,想要拯救他而又感到无助?
或许人有三个状态,混沌一体却毫不自知——感到分裂却手足无措——最终融合成圆满。
有人终其一生就停留在第一个阶段,更多的人一直在第二阶段苦苦挣扎,至于第三阶段,或许那是海德格尔说的本真状态,少有人拥有。如果我们把这条路称为进化之路,那促使我们进化的最佳途径就是:阅读!
或许是为了避免人的进化,人最难看见我们自己。所以,我们需要镜子。只是我们常常把镜子狭隘化了,以为能照出自己容颜的镜子才是镜子。现代社会甚至连照真实容颜的镜子也不要了,直接用美颜相机欺骗自己。其实,还有许多镜子能照出我们的灵魂,只是我们不认识,比如我们的言行,我们真实的文字。有时候他物也可能成为自己的镜子,比如婴儿时期的母亲,比如我们时常阅读的书。
只要阅读,就一定会以书为镜,知己得失,每个人都如此。尤其是经典。只不过书的质量,和我们的领悟力,以及是否用心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对自己灵魂认识程度的深浅。对,开卷有益,这是“深浅”问题,并非“有无”问题。
当我们直面现有的自己时,我们自然而然就找到了那个我想成为的圆满的自己。他和我们在时间内同时存在,只不过他在远方,站立成了我们的方向。我们之所以一直迷惘,就是因为我们在旷野之中没有找到这个自己,也就失去了方向。书,就有这样一种意义,帮我们拨开云雾,找到那个自己,同时又变成丝绳,链接两个自己。
这就是我这十天共读最直观的感受。欣喜的是,我找到了我自己,找到了方向,也就是找到了坚定。我把我和她链接了起来,从此,她才能让我专注,心无旁骛。

成全他自己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干国祥老师为什么要在每年暑假带着南明团队共读?
有人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实行了愚民政策,统治一群愚昧的百姓,相对来说很安全。
那干老师为什么不这么想呢?某种程度上,南明还在创业初期,尤其需要一群傻呆呆的拥护者?用传销方式给大家洗洗脑就好了,为什么要用书籍照亮他们的头脑?最重要的是,为什么要唤醒他们每个人?
一群愚昧的人,他毕竟是人,不管如何愚昧,他也很难傻成动物。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总想让自己有所作为,总希望自己能够独一无二,总努力让自己每天都获得生命的提高。人的本性,无不如此。如果你要举一个破罐子破摔的例子来反驳我,那我建议你去看看当下走红的哪吒电影(恕我不记得名字),你就知道,破罐子破摔,丝毫不想进步,并非人的本性,而是已经被异化进了绝望境地的无奈之举。
这种对渴望的成长,就像对食物的渴望,面对这样的生命,最好的方式就是,给他成长的精神食粮,哪怕我们一起去开荒——人自然而然就凝聚了,就拥护那个带给我们食粮,带着我们垦荒的人了。
当然,我这样的论述并不好。因为我这样的比喻,还是把自己当成了目的,把他者当成“物”,如果真有这样的心理,在时间里是终会显现的。
毕竟,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
但不被尊重、不被提高的生命群体会如何呢?会无聊,会抱怨,会迷失,会散漫,会……当一个人用心修炼时,时间那么少,闲言闲语闲事闲心都将成为消耗。可是,对于没找到旷野之中那个我,又失去了自我前进方向的人而言,时间又是那么多,闲言闲语闲事闲心充斥得满满的,似乎还不够,恶劣情绪像野草疯长,侵袭整片生活。
所以,共同的阅读,正像一起开拓荒原。离开这个场,我们都将被饥饿。
所以,试图用“焚书坑儒”的行为,甚至圈养控制的行为,或许能得到安静,但一定得不到安宁。
一起阅读。让每个人找到自己,成全每个他自己,这也是共读的重大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