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余秋雨的散文集,在其《山居笔记》中有这么一段话: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
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
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
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
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
人过中年,四十不惑,经历了职场的洗礼,感情的波折,对成熟应自有各自的一套理解。
余秋雨讲的是成熟的表现,那每个人怎么才能变得成熟呢?
日本作家岸见一郎曾言成熟要达到三个条件:
首先,要认可自身的价值,包括自己的所作所为,承认自己的存在价值与他人的评价无关。即无须从他人处获得认可或寻求他人的评价以维持自己存在意义。
其次,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并尊重他人的选择。
最后,去自我中心性化,认识到自己并不需要为满足别人的期待和要求而生活,而别人也并不是为满足自己的期盼和心愿而活着。
对照这三个条件,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自己的不成熟之处。
首先,永远活在别人的嘴里!蔡澜先生在一次采访中对于如何面对别人的非议,曾说了四个字:不理没事!生活中,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莫名的恶评,攻击,甚至污蔑,你越是在意,越是折磨。今年年中的时候公司调整,一些关于自己的一些攻击莫名的出来了,很是折磨了自己一段时间,那段时间总是早醒,精神状态不佳。后来朋友的开导下,调整了自己的患得患失的心态,也就自然的好了。其实,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身正不怕影子斜,心中无愧,成熟的人心自然静!
其次,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不是所有人都要围绕着你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圈子,家庭圈,朋友圈,工作圈…只考虑自己感受,不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永远觉得别人都应该理解你,照顾你,他人只是服务你的人,那可能永远不会变得成熟。以这种态度生活,经常会觉得社会的不公,别人的疏远,每天也不会活的太开心,这种人,或许可以称得上一个词矫情!正如曾经的自己一样,以己度人,让自己陷入情绪的怪圈。
周国平曾在《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中写到: 人生真正重要的不是目标,而是状态。
保持好一个成熟的态度,过完余生,仅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