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有效性的五大要素。
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说:哪怕是伟大的钢琴家,如果不练习音节,而且是反复练习,也弹不好莫扎特的曲子。
学习任何一种技艺,只要是一个有平常资质的人,就没有理由达不到熟练的程度。他可能成不了大师,因为那需要特别的天赋。但是,如果只有做到有效,需要的只是熟练,也就是掌握“音节”而已。
要想成为有效管理者,一定是学而有之,而且必须持续练习,直到成为习惯。所以持之以恒地学习变得有效的管理者,也都做到了有效。因此,必须学会五种惯常做法,或者说在思想上养成五种良好习惯。
1.有效管理者清楚自己的时间花在哪里。他们系统地管理自己那为数不多的自主可控的时间。
2.有效管理者关注对外的贡献。他们努力取得成果,而不是只为完成工作。他们总是先问:“哪些成果是我理当提供的?”而不是先考虑要做哪些工作,更不是想工作需要使用哪些方法和工具。
3.有效管理者以长处立身处世。这里说的长处,包括他们自己的长处,还有上司、同事和下级的长处,以及情境中的有利因素,即他们在当时形势下能去做的事。他们不会把短处作为基础,也不会从自己不能去做的事上入手。
4.有效管理者聚焦在少数几个重要领域。他们会找出有限的几个重要领域——只要在这些领域表现出色,就可以取得杰出的成果。他们会迫使自己明确优先任务,并在实际工作当中严守这个优先次序。他们知道自己别无选择,必须要事优先,不在次要的事上浪费精力,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5.有效管理者做出有效的决策。他们知道这首先是一个体系,也就是要以正确的顺序完成一系列正确的步骤。他们也知道,有效的决策总是建立在“不同观点”之上的判断,而不是建立在“基于事实的共识”之上的判断。他们还知道,快速做出很多决策势必出错。他们真正需要做出的是为数不多,但意义重大的决策;需要的是制定正确的战略,而不是提出让人眼花缭乱的战术。
可见,以上就是管理者有效性的五大要素,也就是本书所要探讨的主题。有效管理者之间的差别之大,与无效管理者之间的差别之大别无二致,而且二者无法从类型、个性和才能等方面做出区分。所以这些有效管理者之间的共同点,就是他们有一些做法能让手上的资源和自身能力变得有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