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得知同在初三的孩子小学同学早上跳楼了。这孩子出门前只跟他妈妈说了句,让他以后要照顾好哥哥和弟弟。他妈回忆说,他说话的时候很平静,跟往常一样。这孩子不但品学兼优,也喜欢参加各种群体活动,足球也踢得很好。
在所有人看来,如此优秀、乐观开朗的孩子不可能“自杀”。然而,事实却是铁一般的残酷。
今天读到了德雷谢维奇《优秀的绵羊》,这本书为我们揭露看似完美的精英教育背后所隐藏的问题。那些常春藤名校出来的很聪明,很努力的学生,却是心理充满焦虑、胆小怕事真实情况。从书名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人,实际上都有绵羊的软弱。
一个孩子之所以优秀,除了遗传的那些不错的智力外,更多的是努力的结果。正如周杰伦在"听妈妈的话"里唱到的“别人在那看漫画我却在学画画,别人在玩游戏我却靠在墙壁背我的 ABC”。
这群孩子不但从小被安排各种兴趣班,还要背负父母的期望,和感受父母为了自己而付出的克制和努力。他身上承载的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喜好,而是全家人、全班同学、乃至身边所有人的期望。
这类孩子心理的念头只有一个,就是“不能输”,任何时候都要成为别人的榜样,父母的骄傲。所以,他们习惯于不会放松,任何时候也不敢放松。他们任何时候都要让自己看起来优秀、乐观、积极。这类孩子上学的时候习惯于不屈人后,长大后要求自己必须有体面的工作,优越的生活。
他们的心理是:喜欢什么不知道,也无所谓,因为都基本上是别人安排的。他要做的是“努力成为第一” “任何时候都要拼尽全力去赢”。无论是学业上、工作上、运动上、所处的圈子里。
因为从来都不是因为我喜欢才去做,而是因为这样做我会赢。所以他们很少有自己交心的朋友,他们选择的工作也是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显得更成功,选择的伴侣也许就是最方便满足自己生理需求的人,或者是给自己锦上添花,让自己显得更加优秀的人。
然而,一个人如果从小到大都活在竞争并且胜利的思维中,就一定会出问题。因为竞争只是手段。著名哲学家、作家周国平说: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同时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们感到快乐,即可称为幸福。
因此,我们要警惕身边的优秀孩子,不要让他们成为只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最后赢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