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假使有删除键,我会删除些什么呢?幸福温暖的前段自然舍不得删去,那就删去那些记忆的疼吧!
我想删去童年的疼。
我想删去童年那间有老鼠出没的房间,窗台是土的,窗户是木头和塑料布,风雨来临的夜晚总是惊悚大片,还有那同样没有安全感的门,只有一根铁钉和绳子保障安全。
七岁那年最大的一场雨,水漫进了门里,我和母亲在那里往桶里淘水,可雨水二速度更快,只记得母亲抱着我分不清泪水还是泥水。
九岁那年爸爸妈妈吵架,瘦小的我躲在厨房的柴草边,守着那扇门,唯恐母亲推门而出再也不回来。
我想留下围在灶台边的时光,因为那里有我们最美好的惦记。
父亲每天会精神抖擞骑上自行车去上班,下班回来一定把我放在自行车前杠上,从兜里掏出一个苹果或者其他,那份幸福填满的日子在七岁结束。
后来就有了两个妹妹,我们四人躺在炕上,背毛泽东诗词的时光忽略了炕沿边的那碗结冰的水。相互簇拥的日子,我们都慢慢长大。
那时田里的农活都交给母亲,还要管我们一日三餐和衣服洗涮。卧室与厨房只有一门之隔,一大片玻璃是我们窥探厨房美味的最佳地理位置。
那时灶台里总是母亲一个人的舞台,从外面风风火火的抱进来一捆干柴。松手的瞬间抖落了灰尘的味道。母亲将柴火放进土灶,点一小撮秸秆叶,小心翼翼的送入灶膛里,一边挑起叶子,一边吹着气,偶有一股浓烟从灶口窜出,整个厨房便即刻浓烟笼罩,没有油烟机的日子,母亲深受其害,熏得泪水横流,咳嗽不止,今天母亲眼睛不好想必也和那时 有关。
阴雨天和刮风天烧火都是苦差事,湿柴太难起火,也会释放浓烟,风大时总会有引发火灾的风险。得寸步不离的守着,那些日子抹平了一个女人最好的年华。
每天起来最早的是母亲,我们瑟缩在被窝里,靠余温取暖,而母亲将冰冷的灶台点燃,屋里便有了温暖,人也暖了,整个岁月都暖了起来。
读初中的时光离家很远,1个小时左右的山路,天蒙蒙亮就得出发,母亲总会把鞋垫烤的干干的,早餐是一定要吃饱,因为中午只有一包华丰方便面充饥,还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吃到。
我们姐妹三个从不会穿的单薄,心灵手巧的母亲亲手缝制的衣服或手工毛衣都是伙伴们羡慕的对象。再寒冷的冬天,我的手和脚耳朵从未被冻坏过,日子在母亲的经营里越来越红火。
我是全村第一个考上师范的孩子,妹妹是第一个大学生,我们就在那段时光里奋力生长。
感谢母亲的坚持和倔强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不同。她内心的力量我们能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