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马上就要生了,母亲心里算着。
之前说好的等女儿快要生的时候就去帮忙照顾她,照顾女儿的这段时间,儿子家的房贷由女儿支付。女儿的婆婆因为身体不好,浑身都是病,已经送回老家请亲戚帮忙照看了。
手机响起来,是女儿充满期待的声音“妈,你什么时候过来呢?医生说我这几天就要生了”,母亲心里迟疑了一会儿,然后告诉她:“那我和你弟弟商量一下。”女儿顿时愣住了,心里一阵委屈和愤怒,“之前说好的等我快生了你就来帮忙照应一下,弟弟那边也商量好了。你天天都帮着他带孩子,他媳妇儿在家也能忙的过来。现在就暂时抽一段时间来帮帮我,我只有一个人,你都要推了又推,我到底是不是你生的?如果非要这样那你就别认我,我也不认你了,咱们从此一刀两断……”听完女儿的话,母亲的心里一阵难过和委屈。不是母亲不想去帮你啊,孩子,我也有自己的苦衷。
几天前母亲刚和儿媳妇吵了架。那天母亲去儿子家,听说几天前儿媳妇的妹妹和妹夫来过。于是她问孙子,“前几天你小姨和小姨夫来哪里呀?”孙子很乖巧听话,忙拉着奶奶的手边指边说:“小姨和小姨夫住这一间,爸爸和妈妈住这一间,我和弟弟住这一间。”母亲听完脸色突变,勃然大怒。双手一叉腰大声喊到:“苏明玉你给我出来!”儿媳妇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头雾水从卧室走出来,问到:“怎么啦妈?”母亲大声质问:“前两天是不是你妹和你妹夫来过?你是不是把他俩安排在一个房间睡的?”媳妇说:“对呀,怎么啦?”母亲激动地说道说:“娃呀,你怎么能这么做呢?我们这边的老人常说人家到自己家来,不能把两夫妻安排在同一个房间,不管他们有没有做什么,这对房子的主人是很不利的呀,会给房子的主人家带来霉运。你快去把你妹和妹夫找来,道个歉,封个红(也就是随便一个红包),然后扯一丈红挂在屋外的门上。(挂一根一丈长的红布条)”媳妇觉得这样做显得太不礼貌了,在这之前她也不知道这边有这样的风俗。而且每次她和丈夫去妹妹家的时候,都是自己和老公一个房间这样住的,人家到自己家来自然也就那么安排了。现在要自己去把人家找来封红,道歉,还要在门上挂一丈红。既然自己的婆婆知道有这个习俗,那别人也知道,这样挂在门上那岂不是大家都知道了,那可就真丢死人了。于是她鼓起勇气跟婆婆说:“这样不好吧,我去人家家里人家也没说要分房,不分房就要封红什么的呀,算了吧。”母亲听了更是着急和生气,大声地跟媳妇理论,媳妇也不甘示弱,两人大吵起来。最后她跟媳妇说:“你要是不找他们来封红和挂红,要是我儿子和老公今年出了什么意外跟你们没完。”“要是他们不来把事情,这个家我就不进了!”一气之下,她拿上自己的简单行李,独自跑回了老家。
这些事她和谁也没说过。
女儿气不过又给父亲打了电话,一顿数落母亲的偏心。同样是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只给儿子帮忙,女儿遇到困难想让母亲帮自己一下,母亲却百般推脱。而且以前说了,如果弟弟非要那么计较,那父亲和母亲可以跟着自己,自己给他们俩养老送终。因为她和老公都有一份稳定、收入也相对较高的工作,多养两个老人不成问题。只是现在身边只有自己和老公、儿子三个人,老公要去上班,一时半会儿脱不开身,儿子小学放假了,需要人照顾。自己挺着个大肚子,行动又不方便,现在她很需要一个人来帮帮她。父亲也一时不知道原因,因为妻子也没有跟自己说过要再考虑一下才去,之前说好要去帮女儿带一段时间孩子,怎么就突然变卦了呢,自己的妻子不是那样的人呀。
父亲一直在外打工,挂掉电话以后,他立马给妻子打了一个电话。问清事情的缘由以后,他也感到很为难,一边是说好的事,一边又是自己的儿媳妇,婆媳关系一旦弄不好,以后可不好相处。而且以后还得指望儿子养老呢。同时他也感到很愤怒,自己的女儿事情都没搞清楚,怎么可以这样指责她的母亲,真是白读了那么多年书了!父亲又给女儿打过去一个电话,一顿数落孩子的不孝和粗心。挂完电话,心里一阵阵的失落和难过。
母亲开始回忆起以前的事。
想起自己以前去女儿家时的事情,有一天儿子打来电话,万分无奈地跟自己说“妈,你回来看看二娃嘛,又不吃饭,瘦得像个小老头儿。”后来去儿子家一看,可怜的小孙子哟,瘦的骨头都突出来了。浑身皮肤皱巴巴的,因为太瘦,嘴巴周围的汗毛显得越发的黑,像胡子一样,活脱脱一个小老头子。
大孙子以前也不爱吃饭,自己把他带回老家,一边种地一边带人。孩子不吃饭就严厉地吼他,不吃饭也不买零食,饿了就必须得吃饭。这样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吃饭虽然速度慢一点,至少也要吃了。再交给儿子媳妇时孩子也要胖多了。
小孙子因为前一段时间生病,所以儿子媳妇就惯着他,不吃饭那就吃零食吧。零食哪里来的营养呀,于是孩子从生病以后就变得越来越瘦。还有一年就要读一年级了,这样下去那可怎么行。
儿子在外面上班挣钱,现在的开销又很大,大孙子学校不知道举行的什么活动,虽然是小学,一学期竟也要交四千多。小孙子读幼儿园的费用也不低,孩子又爱吃零食,每个月还有房贷。媳妇每天在家带两个孩子,没有上班就没有收入。自己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家帮着媳妇带孩子。老公出去做电工,帮着人家安电线杆,风吹日晒的到处跑,挣的钱也都拿来补贴儿子一家了。
女儿读书时很争气,小时候跟着爸妈吃了太多苦,所以更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现在她在省城里工作,一个月工资差不多一万,女婿是做工程设计方面的工作,一个月也有一万多,两人很能干,买了两套房子,两辆车,当然都是按揭的。平时他们两个白天都上班,外孙念小学就自己去读书,亲家母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风湿什么的能得的病都得了,女儿两个人照看不过来,便把她送回了老家,请亲戚们帮着照看,每个月都打生活费过去。二胎政策开放以后,女儿的第二个孩子就要生了,身边也没有个亲人照顾。
如果直接按照以前说好的自己就到女儿那儿去了的话,这边问题还没处理好,难免儿子以后不会说闲话。况且自己是一个人跑回来的,除了儿媳妇自己知道以外,没和任何人说。
母亲坐在老家门前的凳子上,久久地陷入痛苦的沉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