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续集都不好看。比如《非诚勿扰》、《北京遇上西雅图》,第二部明显没有第一部好看。当然,《教父》除外。

前两年读了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颠覆了我对人类发展史的诸多偏见。今番拜读其新书《未来简史》,仍然保持着第一部的质量和远见。既然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将农业革命视为理所当然的进步,也不能武断地将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视为人类进步的福祉,那么,面对必然失控的人工智能,人类究竟该以何种心态推动其高速发展呢?

为人类发展操碎心的还有冯内古特。冯氏多产,但中译本不多,JD/Amazon上连原版都买不到。我读的第一本是中译本的《没有国家的人》,读完才知道是冯老师出的最后一本书,其实是多年杂文的合集。字里行间都是这个有良知的左派知识分子对美国政治和军事的思考和嘲讽。这也许是中译本得以出版的重要原因。

之后读了1976年出版的《闹剧》。据说当时倍受抨击。读来有些不知所云,魔幻手法也有些不伦不类,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在尝试不同的写作风格。但书中主人公父母对他和孪生姐姐的冷漠和粗暴显然是对作者年少时家庭不幸的描摹。哪个名作家没有个不幸的童年呢?或者,幸福成长的孩子们,谁会疯到去当作家呢?

台版的《第五号屠宰场》译得很好,译者序也是上佳之作。据说冯氏写此书时颇费周折,但正是此书,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坛的地位。反战题材大多老气横秋,动不动就落到说教的俗套。这本书借了科幻的外壳与时间穿越的时髦梗,从小人物支离破碎的视角里还原了二战时期得勒斯登轰炸当天的情景以及残酷的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摧残。

无独有偶,除了德国被盟军轰炸过的得勒斯登,日本广岛也因被盟军轰炸而声名远播。《Cat's Cradle》里的Dr. Felix Hoenikker是个冷漠的科学家,发明了原子弹并任其投入战争。除了原子弹,他的另一项伟大发明最终冻结了太平洋并毁灭了全世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他把这一致命的发明随便交给了他的三个未成年的孩子。
只说故事不讲道理,是冯内古特之所以迷人的原因之一。恰恰是对这个冷漠的科学家的描写,让人忍不住思考,科学也好、战争也罢,都有赖于驾驭它们的人性的善恶。而人性,却是最不可琢磨、最禁不起考验、最容易滑向深渊的东西。毕竟,有利比有理更有吸引力。

最后一本其实是被腰封误导了。如果人们想知道书中各位名作家的生平轶事、情史隐疾,大可以百度了事,何必买本书呢?我早知冯内古特怪诞,卡佛冷峻,伍尔夫华美,塞林格疏阔。你为什么不写写他们风格各异的写作手法呢?抱歉,看完这本《刻小说的人》,我才发现,原来作者也不懂什么写作手法。
网友评论